專訪芮勇:人工智慧 滲透至聯想的每個業務末梢

專訪芮勇:人工智能 滲透至聯想的每個業務末梢

加入聯想23個月以來,擁有深厚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研究背景的芮勇已經成功地推進設備型企業聯想向數據及服務方向轉型,人工智能戰略已經成為聯想自上而下的共識。

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芮勇在接受CHIP專訪時表示:

· 行業智能化有三個要素:數據、計算力、算法。聯想的角色,剛好可以覆蓋這3個方向。能夠做一個成功人工智能系統一定是有數據計算力和算法,更重要的是和行業相結合落地的。智能化所需的很多數據來自設備,聯想是做設備的廠商,今後還會看到掃地機器人也好或者空氣淨化器等智能家居產品帶來更為立體的數據,以後會有更多的設備加入到SIoT裡面去。除了可以收集相關數據輔助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聯想的數據類型也非常多,有來自家居產品的,更有來自PC等重數據產品的。我們能夠知道某一個用戶年齡、喜好、習慣等信息,這樣有機會為他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和優化型產品。除了擁有豐富的來自終端的數據,聯想內部還有一個專門做to B的部門,我們有專門的團隊做工業大數據的相關工作。廣義的智能製造包括非常多的東西,但是大數據的團隊不僅僅是服務於聯想內部,還服務於很多客戶,這些客戶包括飛機廠商,包括汽車的品牌,既有離散製造又有連續製造,離散製造是可以停的,連續製造像化工石油不能停。我們有非常成功的聯想大數據的團隊,所以數據這可以比較自豪的說,其實是聯想的一個長板。

· 在聯想內部,很多的部門都希望與聯想研究院合作,用開放的態度將用戶對產品的需求變成研發的動力和方向,除了產品部門,各個大區業務部門,甚至我們的法務部門也希望能夠利用人工智能,為各自的客戶和需求賦能。這確實是為我們產品了一個比較大的挑戰,這麼多部門的這麼多需求我們怎麼去做?研究院會將整個平臺先進的技術和研究結果,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格式放進共享平臺,按照標準的格式都定義好,也有標準怎麼去調用API,整個聯想可以分享各個部門各自的研究成果。

· 人工智能很多的分支,比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甚至自然語言的理解上升到語義的程度有好多技術要做,還有實體的提取、上下文相關性的分析、多個對話的管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交換知識圖譜這也是我之前和現在都有團隊他們在做。未來人工智能體系,將主要以知識圖譜為基礎,機器學習和語義理解為方向,縱深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機交互也將從基礎的鍵盤鼠標,如今的語音,向更為立體,或者叫做多通道的方式完成。

· 5G和3G、4G不太一樣,2G、3G、4G基本上由TO C用戶主導推動的,每一個都是從消費者角度去推它上來了。5G這一次當然也有從消費者推進,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力量就是在商用客戶TO B,這個是我個人的看法,除了一些大城市5G會比較快的上,還有一些5G會很快就上的很可能是大型企業內部。因為內部的TO B就需要5G這個東西,5G的特點把它總結為三個字"高低大"。高,就是高帶寬,低延時用在TO C也可以用在TO C ,但是和TO B關係更大,最後是大規模。當所有的設備都上來,今天看似沒有問題的網絡就會出問題。5G畫一個熱力圖可能會和3G、4G長的不一樣,3G、4G出來是在大城市慢慢擴展,5G可能在幾個TO B點開始發力,所以這是5G除了TO C推手以外TO B也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