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我說什麼孩子都說不,怎麼辦?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是孩子要獨立的態度表明。一般出現在1歲半到2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而他們的語言也剛剛開始成熟,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於是,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語言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意志,於是就會樂此不疲地說“不”, 彷彿就是讓我們知道他們要自己作主。

這個階段如何巧妙處理很有講究,我們既不希望寵壞孩子;也不希望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做的事,這樣長期以往也會讓孩子變得易怒沒有自信。為此老師教了我兩個基礎和三大招,實踐下來很有用。

第一基礎-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家長們要注意多正面強化,選擇性地說“不”。除了原則和安全問題,其他生活中的日常情況,我們要謹慎使用“不”。比如,“不要站在浴缸裡”可以換成“我們坐在浴缸裡洗澡,因為地面太滑了”。

第二基礎—幫助孩子擴展她的表達方式

這個階段很多時候,孩子說“不”是一種慣性,真實的想法可能並非如此。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的表達方法。比如我就會拿著這些積木和她玩這樣的遊戲。一開始都是我的自問自答:

-如果你問小貓,你要不要吃魚?小貓說要!

-如果你問小牛,你要不要吃草?小牛說要!

這樣的句式進行了幾次後,我就會順勢問:

-如果我問你,你要不要吃午飯?你會說什麼?

孩子很可能就會說“要!”這樣慢慢地,就是幫助她打破遇到什麼都說“不”的慣性。這樣的方法也適用於繪本啊、兒歌啊等等。

第一招-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比如,我想要求孩子每晚睡覺前要和我一起收拾玩具。

_我們一起收拾玩具好嗎?

-不!

然後她轉身就離開了。這時,我唱起了在早教班收拾玩具時大家一起唱的《Clean Up》歌,然後我開始先把一塊積木放進盒子裡。讓孩子覺得這是在做遊戲,而不是媽媽佈置的任務,孩子會高興的加入玩具收拾的遊戲。

第二招-儘量給孩子選擇,讓他體會另類獨立

既然想要獨立,我們可以每次都給她兩個選擇。一旦有了選擇,寶寶就會有了“自己作主”的感覺,就不會一味地說“不”。

不要說“我們吃早飯好嗎?”;而是說“你早餐想吃麵包還是雞蛋餅?”

不要說“我們穿衣服吧!”; 而是說“你今天要穿藍衣服還是紅衣服?”

如果,孩子會出現對於兩個選擇猶豫不決的情況,我們可以在提供選擇後,加上一個倒計時,“我數到10哦,如果你不選擇,我就替你選!”通常這個招數一出,孩子都會很快做決定的。

第三招-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例如:我需要出門了,希望孩子可以穿上鞋。

-我們穿上鞋出門好嗎?

-No!(意料之中)

不要再問她,把她的鞋子拿下來放在身邊,然後自己坐下來穿鞋,邊穿邊自言自語,

-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這時,孩子多半會自己過來了,坐在我旁邊乖乖穿鞋。

沒有壞孩子,只要父母善於引導。

一隻會跳舞的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