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我说什么孩子都说不,怎么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是孩子要独立的态度表明。一般出现在1岁半到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大爆发,而他们的语言也刚刚开始成熟,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于是,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于是就会乐此不疲地说“不”, 仿佛就是让我们知道他们要自己作主。

这个阶段如何巧妙处理很有讲究,我们既不希望宠坏孩子;也不希望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这样长期以往也会让孩子变得易怒没有自信。为此老师教了我两个基础和三大招,实践下来很有用。

第一基础-家长自己不要经常说“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当她每天收到的信息里大量的都是“不”这样的否定词汇,那自然她也首先学会了说“不”。

家长们要注意多正面强化,选择性地说“不”。除了原则和安全问题,其他生活中的日常情况,我们要谨慎使用“不”。比如,“不要站在浴缸里”可以换成“我们坐在浴缸里洗澡,因为地面太滑了”。

第二基础—帮助孩子扩展她的表达方式

这个阶段很多时候,孩子说“不”是一种惯性,真实的想法可能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的表达方法。比如我就会拿着这些积木和她玩这样的游戏。一开始都是我的自问自答:

-如果你问小猫,你要不要吃鱼?小猫说要!

-如果你问小牛,你要不要吃草?小牛说要!

这样的句式进行了几次后,我就会顺势问:

-如果我问你,你要不要吃午饭?你会说什么?

孩子很可能就会说“要!”这样慢慢地,就是帮助她打破遇到什么都说“不”的惯性。这样的方法也适用于绘本啊、儿歌啊等等。

第一招-利用游戏化解矛盾

比如,我想要求孩子每晚睡觉前要和我一起收拾玩具。

_我们一起收拾玩具好吗?

-不!

然后她转身就离开了。这时,我唱起了在早教班收拾玩具时大家一起唱的《Clean Up》歌,然后我开始先把一块积木放进盒子里。让孩子觉得这是在做游戏,而不是妈妈布置的任务,孩子会高兴的加入玩具收拾的游戏。

第二招-尽量给孩子选择,让他体会另类独立

既然想要独立,我们可以每次都给她两个选择。一旦有了选择,宝宝就会有了“自己作主”的感觉,就不会一味地说“不”。

不要说“我们吃早饭好吗?”;而是说“你早餐想吃面包还是鸡蛋饼?”

不要说“我们穿衣服吧!”; 而是说“你今天要穿蓝衣服还是红衣服?”

如果,孩子会出现对于两个选择犹豫不决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提供选择后,加上一个倒计时,“我数到10哦,如果你不选择,我就替你选!”通常这个招数一出,孩子都会很快做决定的。

第三招-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模仿,因此面对我们希望她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他们模仿的天性。

例如:我需要出门了,希望孩子可以穿上鞋。

-我们穿上鞋出门好吗?

-No!(意料之中)

不要再问她,把她的鞋子拿下来放在身边,然后自己坐下来穿鞋,边穿边自言自语,

-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这样才能出门,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们一起穿鞋。

这时,孩子多半会自己过来了,坐在我旁边乖乖穿鞋。

没有坏孩子,只要父母善于引导。

一只会跳舞的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