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大家好,日本制造业内参小编,仗着自己懂日语,而且很懂,在日本呆过,而且呆了很久:)将随机,不定期,穿插式地,为你带来日本制造业,商业,企业最新鲜,最有营养的消息:)由于小编是个小姐姐,偶尔有技术出入的,欢迎指教,实则改之:)

最近,北京的天气不错,适合去室外咖啡馆看书,小编在日本的时候就经常去咖啡馆:)

今天我要告诉你: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经营哲学:)

日本cafe company公司董事长,楠本修二郎表示:

创造人与人交流的接口,才是日本咖啡馆存在的意义,

未来,包括餐饮店在内的一切商业设施都应该像日本一样咖啡店化:)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日本咖啡馆

在日本,除了"coffee shop/コーヒーショップ"这种咖啡店的说法,还有一种叫“喫茶室”,喫茶室和咖啡馆性质类似,都是供顾客闲聊,休息,会友,喝东西,吃点心的放松场所,不过,喫茶室的风格更加日式,或者说中老年一点,咖啡馆更加现代,并且年轻化一点:)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日本喫茶室

话说回来,楠本修二郎是谁?他负责东京都涉谷Cat Street (猫街)的开发,于2001年创立日本cafe company(咖啡公司),同时负责构建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为主题的商业设施。2011年开始担任“东食会”的代表理事,“东事会”是以复兴日本饮食文化,并将日本的饮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为目的而成立的一般社团法人:)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楠本修二郎

楠本修二郎:

Cafe 就是Community Access For Everyone(咖啡店是人们交流的接口),创造出将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的场所,我认为这就是咖啡馆的真正含义。

所谓交流就是与你一起分食面包的伙伴、家人,与他们一起乘上公司的大船,开始人生的旅程。

自创业以来,在我看来,从咖啡馆看到的未来与互联网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由于 SNS(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多地开始讨论分享经济,或者说分享、共有经济的未来。逐渐由注重市场占有率转变为想法的共有;由非胜即负的时代转变为追求创造独特价值的时代。

基础设施经济、品牌构建、集客营销等之前这些经常能够听到的经济术语,都能够在咖啡的相关概念中捕捉到。换而言之,从咖啡馆能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咖啡馆也拥有表现未来经济生态的机能。

几年以前,就有一位经济学家断言:今后所有的外食产业都将实现咖啡馆化。这一断言已经作为既定的业态加速发展着。而且,时尚圈、音乐圈的人,生活方式、娱乐产业相关的人员,各制造商都策划着创办咖啡馆,或者也有很多相关人员联络我们以求合作。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咖啡馆Doutor

而且没有仅停留在咖啡馆这样的业态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创建类似咖啡馆的住宅设计;类似咖啡馆的公园策划;咖啡馆化的办公室设计。实际上不仅局限于经营咖啡馆,前几天某一大型企业的经营者来到我们公司,希望将自己的公司做成咖啡馆式的人事组织,并打造出咖啡馆式的企业氛围。

我认为如果只将这样的现象看作咖啡馆热潮就过于武断了。自古以来,咖啡馆都是将人们聚集起来的场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意识、经营环境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咖啡馆这一空间的存在方式、交流方式将作为面向新时代的方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济是什么?企业是什么?交流是什么?如果提起日本的少子化、高龄化,很多人会对日本经济的未来表示担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想对所有担忧日本未来的人们说:通过咖啡馆这一空间环视社会以及未来,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的未来绝不是消极的,而是充满勃勃生机的。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日本的孩子

01 社会变化是从未来发出的讯息:)

Cafe=Community Access for Everyone这是自 Cafe Company 创建以来不变的理念。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咖啡店是将大家聚集起来进行交流的场所。

咖啡店可以作为街上的食堂、可以作为大家碰头的场所,可以作为喝酒的地方、可以作为人们在都市中找回自我的方式。我们想创造出咖啡店应有的风景,以此复苏在日本的现代都市生活中逐渐被遗忘的人与人的交流,持续让人们体会到生机勃勃的生活方式。咖啡店本身就是通过饮食文化向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文化的场所。以饮食为中心,在时尚、艺术、设计等领域,向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关的生活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很有趣。

20 世纪 90 年代是被称为日本迷失的 20 年的开端,泡沫经济刚开始崩溃。当时我并不期待泡沫经济的再次来临,我认为这正是社会向前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机。有不断看好的经济增长趋势,我预感到新时代的来临,并且以此作为向未来的自己发出的信息,同时挑战迄今为止没有人尝试过的事业。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90年代的东京街景

自此以后不是采用连锁经营,而是采用小规模经营模式。并不追求有规模的品牌效应,而是从以人为本的企业规模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从方向上而言,并不是从东京往地方,而是需要能够实现地方与世界的交流,同时正因为有了互联网,才使得这种交流的场所尤其必要。我深信:这样的时代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自此以后将是交流的时代,而且没有经过事先调和,没有前进路线的旅行时代来临了。所以我想要在这样的时代中掌舵前行。而且日本在 2000 年以后进入了少子化、老龄化社会,因此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的想法。

我始终认为咖啡化时代终将来临,从创业初期我就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传达出以饮食为中心的生活文化,或者说创造出这样一种生活文化。

我们虽然以东京涩谷为根据地,但是也考虑在其他的地方城市建立分基地。在地方,有当地不同的生活文化,所以希望以此为契机设计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东京涉谷十字路口

从数百年前,咖啡店就是当地地域风情、时代的社会变化与经济环境变迁的镜子,就是从这些变迁开始,时代发生了变化。要把这种社会变化看作时代给自己的信息,在欢呼雀跃的同时,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相反,将自己的事情作为社会现象来观察,这一行为本身也会改变社会。

咖啡店就拥有着这样的能量,这样的交流文化在被称为咖啡店的地方像魔法一般存在着。

02 格调就是创造出交流:)

通过创造咖啡店的风景,创造出感情丰富的生活方式,实现生机勃勃的交流型社会。这是 Cafe Company 的使命,同时也揭示了咖啡店存在的意义。

所谓交流型社会,我认为:可以说是从效率优先的社会向新文艺复兴,或者说向更关注人的时代转型。

人们有兴趣或者关心的事情,其中必定包含着有魅力的活法或者独一无二的想法。我们努力向居住在当地的人们提出一种适合的新生活方式,并希望通过咖啡店这种形式传达出来并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感动、赞同,由此形成了交流。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当对同样的价值观或者趣味性感兴趣时,人们会聚集起来,这样就会产生“共感”;当试图把这种“共感”与对方进行分享时,就会产生“共有”;当因为“共有”而震撼人心,并产生新的行为时,就会产生“共振”。

我认为咖啡店正是产生共感、共有、共振的舞台。所谓交流就是指让人对活法产生震撼之后得到的启发。

文中多次提到的“生活方式”一词,主要含义是对于个人而言的活法、生存方式。从结果来看,咖啡店对于到访顾客的活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迄今为止,鸟屋书店一直在出租 DVD 和 CD 及图书行业中占重要地位。在代官山、湘南成立的 T-site ;位于大阪、梅田的鸟屋书店以及涩谷 Q-front 等地都通过将书店改为咖啡店,聚集了大量的顾客。书店也变成了向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建议的场所。这本身超越了卖场思想,而是通过咖啡店化实现了零售经营的新革命。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东京鸟屋书店

只有能够向人们提出生活建议的场所才能让人们有所触动,如果此时正好有一家咖啡店,就能产生交流。

当今时代,不再是单纯的商品销售时代。商品只有成为人与人交流的契机,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产生某种共鸣时,才能卖得出去。我认为现在的时代正是从销售场所到购买场所,从购买场所到聚集场所的转变。也可以说这正是交流型消费,而且在交流型消费的同时,人们会产生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这也是对我们 Cafe Company 而言很重要的一句话。只有有了格调才会产生共感,有了共感才能进行交流。由此产生的共振、震慑灵魂的行为才能产生新的价值。

03 Community 3.0 时代:)

“交流”这个词经常被使用,但这个词具体是什么含义呢?交流的原本含义实际上是乡土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邻居。在河流的附近,人们聚集在一起,于是形成了“村落”这一词。

很久以前,家庭、社会、学校之间都存在交流。这些交流是最小单位的物理性交流,也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交流方式,这可以称为 Community 1.0 时代。

这之后互联网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产生了信息革命,伴随超越时空的“共感”交流逐渐形成。例如,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巴西,只要人们之间有“共感”就能创造出交流。在互联网上就能实现新价值观的共有并开展交流,这是 Commu-nity 2.0 时代。

现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流与日俱增。随着这种交流的日益增加,社会活动中真实的交流也会产生新的行为模式。看了Twiter、Facebook,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为了分享真实行为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分享“共感”越普遍,大家就越想在现实中相见,并决定要一起做点什么或探讨出新的经济点子。从“共感”到产生“共振“,这就是 Community 3.0 时代。

例如,漫步在原宿街头,看一下服装的展示橱窗就可以发现,最近户外系列、运动系列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只有与伙伴共有时间,才能产生购买欲望。一同买跑步鞋,然后去参加铁人三项;准备好工具,大家一起开始去烤肉;这些就是将生活方式实现共有后产生的交流型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现象。

日本咖啡店卖的并不是咖啡,而是人与人交流的接口

东京原宿竹下街

曾经有一家百货商店在 15 年前就提出了将百货商店从销售场所变成购买场所,这里提出的观点就是指从“把东西卖出去”这样的 Product Out 的想法,转变为“顾客主动想买”这样的以市场为视角的想法。而且我认为现在应当是从“购买场所”到“聚集场所”转变的时代。因为聚集场所中能够产生新的行为,能够实现生活方式的共有,能够产生新的交流型消费。

当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共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地区就会产生出新的社会活动模式。想要一起做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多,这才是顾客购买意愿的决定要因。

而且,通过彼此交流也会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由此,咖啡店就是交流的舞台,同时担负起触媒的作用。

希望接下来的时代能变成这样!希望能给未来留下这样的价值观!对于未来的展望产生共感的人有很多,当创造出能把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场所,从结果上而言,通过交流产生的经济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以下是头条号日本制造业内参发布过的好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


你的每一条留言,小编都会虚心阅读,小编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