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离开大羊窝,高低错落的黄土地扑面而来,裸露着粗糙皲裂的肌肤,冷漠固执地暴露于广漠的苍穹下。低吼悲鸣的高原晚风卷起一层黄土,染黄西边如血的残阳,在天地间留下一幅漠然的剪影。

漫漫黄土中走来一个男子,肩上扛着一大包东西,沿一条羊肠小道向西走去。风吹来灌满他的裤筒,像风婆婆的口袋鼓鼓囊囊,愈见出男子的精瘦。他的肌肤和夕阳下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浑然一体,镌刻着高原亘古的沧桑。他稳健地朝着夕阳走去,坚定不移,仿佛支撑着高原的天与地。当我们停车向他询问方向时,男子沉默的嘴角绽放出孩子般的灿烂,至纯至善的笑容令人有一点心痛。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我们继续往前,行走在海拔3000多米的苦寒之地。这里年平均气温6.2℃,只有荞麦洋芋这类耐寒喜凉的植物才易生长。时值春天,本应是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时候,这里却一派枯寂萧索,就连最耐寒的荞麦也还没有苏醒的意思。寒风肆虐着高原裸露的肌肤,黄土地贫瘠单薄,一粒种子要在这坚硬的黄土地中生根,破土而出,发出一片新叶,长成有活力的生命,需要怎样的力量与意志呀!

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静卧在山的怀抱中,没有一丝生气,看不到任何有动感的物象,我们仿佛走到了世界尽头被人遗忘的角落。

跳墩河边立着几座茅屋,低矮残破,土筑的墙体被高原的风撕剥得凹凸不平,仿佛在倾诉难耐的苦寒。木制的门没有上漆,甚至都没有打磨光滑,还看得出木头本身的纹理。两扇门随随便便拉拢在一起,用一把锁斜斜地搭在门扣上,中间还留了一条缝。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世界就是这样吧,久违的古朴就这样毫无保留摆在了我面前。主人不在家,几间屋子都静悄悄的。屋舍周围看不见一只觅食的鸡,也听不到一声牛羊的呻吟,更没有“鸡栖于埘”“牛羊下来”的繁忙,好像一个被遗弃的荒村。然而,从各种迹象来看,这里分明住着人,天天打理着屋里屋外。古朴原始的沉寂中透出些许贫苦的凄凉,我又有了一点心痛。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茅屋依然静寂着,无声无息面对着跳墩河一湖清冽寒冷的水,年年月月任风霜雨雪剥蚀,写下高原的苍凉。

大山包的贫瘠苍凉让我无法忘怀,十多年来我的心始终牵挂着那片土地。

2009年,我第二次上大山包,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我惊住了。

那天到达大山包时已是下午,太阳西斜,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照在坚实的大地上,温和安宁。出了大海子,又看到那些在天底下肆意隆起的山包。8月快过了,坡上的草还很茂盛,泛着淡淡的绿,缠缠绵绵绕着我的心。不知越过几座山,突然间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盛开着小花的山坡,淡紫、粉红、纯白、嫩黄……全是一些叫不出名儿的野花,细细碎碎星星点点,衬着绿色的蒿草,整个山坡仿佛披着一件彩衣,艳丽多姿却又不失纯洁清新。小花单独看很平凡,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但当它们成片成片地展开在你面前时,你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了。这恐怕就是大自然这个画家的神功妙笔吧,所有人工绘画忌讳混搭的颜色,他均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放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却又无可挑剔。开满野花的山坡上接着天,下连着地,置身其中,你会以为整个大山包都成了一块织不完的锦缎。我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片绚丽美妙的土地就是记忆里那个苍凉悲壮的世界。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我还沉浸在花的美妙中,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来到一块狭窄的低谷,顺山坡而上,一台一台种着荞麦。夏末之时,荞麦花已开过,麦籽逐渐饱满起来缀得麦秆往一边倾斜。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台麦秆微微泛黄,那一台麦秆却还绿意未尽,黄与绿有规律地错杂在一起,形成一些排列不均的色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色块?我的心有一点激动起来。

晚上回到住地,一位朋友说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再早一点七月份来,可以遇到洋芋花开。上百亩的洋芋花淡紫、雪白,铺满整个天地间,灿若星河。微风过处迎风招展,极尽婀娜之态。若再晚一点九十月来,就可以看到大山包色块了。那时候的大山包宛如一个巨大的调色盘,嫣红的荞子、金黄的燕麦、碧绿的萝卜大块大块交织在一起,相对独立却又互为映衬,如霞,如金,亦如玉,再加上阔大的天幕上蓝天白云为背景,绘出一幅浓得化不开的油画,妩媚妖娆,雍容华贵。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原来我为之激动的那些黄与绿只不过是大山包色块的前奏而已,但它已足以令我惊心了!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王章琼,云南昭通人,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有散文发表于《昭通文学》、《乌蒙山》、《昭通日报》等刊物。

投 稿 邮 箱|[email protected]

总 编|沈洋

副 总 编|杨玉昆 杨琼 张国华

主 编|杨玉昆

总 策 划|曹斌

策 划|雷云波 王道荣 邱俊 毛治府 彭沁 王军

编 辑|李洁 虎霖孜(实习)

主 办|中共昭阳区委宣传部

承 办|昭阳区新闻中心

王章琼:黄土地·草房村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