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陵川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帶。北鄰壺關,西連高平,西北接長治縣,西南連晉城,東部和南部與河南省輝縣市、林州市、修武縣毗鄰。

陵川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和陳賡同志曾經來過這裡。

陵川為典型石山區。境內萬峰環列,崖懸壁峭,溝壑縱橫。全縣呈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東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撥1797.9米,南部最低點甘河破屋海撥 691米。平均海拔1058米。無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年平均氣溫7.9℃左右,冬暖夏涼。森林覆蓋率達到60.3%。

陵川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號稱太行至尊的王莽嶺;有一條錫崖溝人三十年用手指摳出來的錫崖溝掛壁路;有被認為是世界圍棋的起源地棋子山。

三年前,當我來到王莽嶺旅遊的時候,聽當地導遊說起這裡有個紅葉風景區,每到秋天,這裡便呈現出一派燦爛壯闊、色彩紛呈的彩色世界-層林盡染,五彩斑瀾。於是與幾位喜歡攝影的朋友驅車再次來到陵川。

深秋的季節,從縣城沿陵修公路南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汽車從縣城駛出後,沿著陵修公路南行一路走高。深秋的太行山層層梯田、裊裊炊煙顯得一片寧靜。

行駛10多公里後滿山遍野的紅葉映入眼簾,站在太行之巔,眺望遠處,群山疊嶂,一望無際,這裡就是陵川縣面積最大的紅葉區。該景區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陵(川)修(武)公路蜿蜒于山巒之間。紅葉區內崇山峻嶺,溝谷深邃,植被茂密。主要樹種有柞木、槲樹、千捭榆、白皮松、油松、栓皮櫟、側柏、槐、榆、楊等;灌木品種更為豐富,較廣泛的有黃櫨、山榆、小葉杜鵑、野薔薇、沙棘、連翹、山桃、胡榛子、山槐、葛等幾十種。該縣紅葉節1999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與北京香山紅葉齊名的生態環境游30個節慶之一。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沿紅葉景區一路南行,就來到了剛開發5年左右的鳳凰歡樂谷景區。這個景區起點在陵川縣城東南 35公里處奪火鄉鳳凰村,距縣城35公里。景區北連陵修一級公路,南與雲臺山景區相連,東沿門河大峽谷至龍峽湖與馬圪當鄉境內,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鳳凰谷景區包括鳳凰歡樂谷、門河大峽谷、烏龍峽、青峰峽及龍峽湖、蒼龍峽、雲霞紅葉區,有一百餘處景點,是一處以山、水、崖、洞、林為特色的生態度假旅遊區,這裡地處太行山深處人跡罕至的山坳中,方圓百十里奇峰羅列,山幽水清,潭瀑遍佈,風光旖旎。千餘種植被覆蓋其間,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稀有樹種白皮松隨處可見,空氣清新,氣候宜人。

此外,太古代地殼強烈的差異運動,在烏龍峽形成了獨具地理特徵的地質走廊。從陵川環山旅遊公路進入景區,驅車前行,沿途即可觀賞到群峰聳峙、重巖疊嶂、綠樹蔥蘢的太行秀色,以及梯田相連、農舍點綴、炊煙裊裊的田園風光。

鳳凰村裡的人民公社大食堂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天下第一石門: 在三岔口左側上游門河的中段,有一座因地質運動造成山崖斷裂,並經長年風侵雨蝕而天然形成的巨大石門。石門雄偉壯觀,造型奇特,門高20餘米,寬10餘米,據有關資料表明,這種天然生成的石門在國內罕見,故稱“天下第一石門”。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秋遊南太行:陵川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