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苏联解体,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当时的完工率达到了68%。由于乌克兰缺少资金,无力继续建造。瓦良格号就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晒太阳,该厂更是把能拆掉的设备全拆了下去,到我们手里的时候就剩下了一个空壳子。澳门创律集团老板徐增平(总参退役)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竞得“瓦良格”号(包括建造图纸在内)。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根据我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某专家的回忆录记载,他化名为“创律集团聘请的船舶专家”,赴乌克兰协助徐增平就购买瓦良格号航母与乌方谈判。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为竞拍瓦良格,徐增平不止一次给乌方负责人好处”,“回国后对建造图纸进行了仔细查对,有几处重要部位的图纸缺失。最终确认是乌克兰国防部人员同俄罗斯情报人员私自取走了部分图纸”。当他们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厂长的陪同下第一次登上瓦良格号时,“看到的都是切口”。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该厂长解释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把这些设备卖掉了,或者是装到了其它的舰船上。那些成天说乌克兰卖给我们的瓦良格号藏着这样那样“宝贝”的人,纯属是睁眼说瞎话,为了吸引眼球,也真是够可以的了!瓦良格号本就未完工,乌克兰方面又将船上设备拆了下去(拆不掉的也进行了破坏),对其进行续建、改造的难度非常大。我国之前只建造过6000吨级的驱逐舰,很多专家甚至是第一次登上6万吨级的航母,根本就没有建造、改进航母的经验,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因没有参加过瓦良格号续建、改造的工作,只能是把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困难罗列出来,供大家讨论。航母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总体方案设计。我们当时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是建造经验、使用经验,很多设计人员甚至是连6万吨级的航母都没有摸过,这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瓦良格到达我国后,三年未有动作,一是需要根据乌克兰提供的建造图纸将其“吃透”,二是需要完成续建、改造的总体方案设计。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在航母设计中,依据的各种军用标准、军用规范等,主要依据就是200万美元买回来的建造图纸。除了总体方案设计之外,瓦良格的设计理念也与我国对航母的理解、定位大不相同,前苏联设计的航母实际上就是“航母与巡洋舰的结合体”,瓦良格虽然已经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了,但其仍有巡洋舰的影子——自身反舰等火力依然强大,这些发射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航母有限的空间。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在保证船体结构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更符合“载机平台”的设计理念——取消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等。其它方面包括:航母用特种钢材的研制,动力系统的解决方案,电力分配的重新设计,拦阻系统的研制(拦阻索由民营公司巨力集团制造),舰载机的研制,航空保障系统,岸基保障设施,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这时候就体现出了综合国力的作用,凭借着我航母设计师、建造人员的不懈努力,各相关部门、单位、企业的全力配合,我们完成了对瓦良格号的续建、改造工作。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瓦良格号的设计思路或者说是理念,符合前苏联的作战需求,却并不完全符合我国海军的需求,在已经成型的瓦良格号上进行符合我国需求的改进,这个难度相当大。从设计难度上来说,其没有重新设计一艘航母的难度大,但也不会小到哪去。儒道之主认为,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总体方案设计。至于其它如拦阻系统、动力系统等子系统,尽管都很困难,但相比总体方案设计还差很多——任何一款武器装备,方案设计都是最难的。

改造瓦良格号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设计完成后,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这些子系统对于我国来说,并不是最难的,很多子系统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举个例子来说,拦阻索的制造难度相当大,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却造不出来拦阻索,用一根就少一根,而我国巨力集团在很久之前就生产、出口过类似的东西。再比如说舰载机,我国从乌克兰搞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沈飞仿制、改进苏27系列多年,以歼11为基弄出来个歼15也不算多难——就是老出问题,已停产,弹射版歼15B已经做过弹射试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