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和羅振宇,爲什麼不適合奇葩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我一看到預告有papi醬,就很興奮,有papi醬一定很好看。但是整期節目看下來,不僅鏡頭少得可憐,一向犀利逗趣的她反而端莊淑女了一整場,唯一的印象是她說自己的收入是老公的十倍,在這樣的情況下,關於辯題“我讓男朋友在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錯嗎?”papi的回答就顯得很格格不入,如果所有的女生都能像她一樣收入和老公一樣,甚至遠遠超過,那這道辯題顯然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Papi醬和羅振宇,為什麼不適合奇葩說?

Papi醬在她的微博中,嬉笑怒罵,自成風格,怎麼到了真人秀裡面就有一種怯生生的感覺?同樣的現象,還發生在上一季的導師羅振宇身上,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曾經給我帶來很多的思考和啟發,當第四季的導師名單中有他時,我也是充滿期待的?但是一期一期節目下來,羅振宇講出來的東西我也聽出了七七八八,整了很多沒有人聽說過的理論或者詞彙,硬凹在了辯題上面,故弄玄虛,很多人看了就只想快進。

Papi醬和羅振宇,為什麼不適合奇葩說?

為什麼同樣是觀點輸出型的作者,到了同樣一個觀點展示的平臺,就那麼違和呢?我想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 IP符號是作品,而非真人

當我們在談論papi醬、羅輯思維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短視頻或者長視頻,都是有編劇、腳本、甚至臺詞的,我們看到的Papi醬、羅輯思維之所以能演變成一個有商業價值的IP,不是靠的一己之力,他們在屏幕面前滔滔不絕、談笑風生的背後是一個團隊、甚至整個公司的運作。把對於作品的喜歡投射在真人身上,是難免會失望的。

Papi醬和羅振宇,為什麼不適合奇葩說?

二. 脫離人設,就沒有了觀點

在papi醬身上、在羅振宇身上,我沒有看到一個有完整世界觀體系的人,就像一個水壺,倒進去很多零零碎碎的東西,如果沒有經過凝鍊、糅合,想要倒出來,是很難的。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羅輯思維——幫你讀書的精英日課,脫離了這些人設,來到真人秀的舞臺,他們還能講出來什麼?他們更像是一個知識輸出端口,連接著那一端的知識、技能、觀點,輸出端並不代表內容本身,知識的積累也並不代表智慧。有語言天賦,還要有思想濃度,這些,我覺得他們並沒有做得很好。

Papi醬和羅振宇,為什麼不適合奇葩說?

三. 《奇葩說》:段子不是一切

奇葩說以往被埋沒的人才之一,陳銘,一個講話總是被打上愛神標籤的人,在新的一季貢獻了又一個金句“自由,多少罪惡假你之名”,此話一出,全場譁然,導師們也為之一震。還有海選時的公務員賈開元,他慢條斯理又邏輯清晰,肖驍說“我好愛這樣的誠懇”。發現了什麼?在所有人都不惜一切代價裝瘋賣傻、咆哮抒情的時候,誠懇的講話比虛張聲勢、誇大其詞更能打動聽眾。如果papi醬、羅振宇能跳出自己的人設,認真講一講自己的經歷和思考,或許要好很多。

Papi醬和羅振宇,為什麼不適合奇葩說?

《奇葩說》——它多元、包容,但每一個要點講出去都充滿了涵義,它是表面的,但它也是深刻的,它設置了很多情境,但每一個情境都和觀眾息息相關。它在一個針鋒相對的賽場上,鼓勵我們去尋找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處世智慧,沒有看到這一層的人,註定不屬於《奇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