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生意卻拒絕工商抽檢!這家日企究竟啥來頭?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

無論開門做什麼生意,最基本的底線就是要守法,相信這是所有企業都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然而,近日,有這麼一家日企卻做出了拒絕工商抽檢的舉動。

據新華社9月24日報道,9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委託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銷售的木製傢俱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

店員先是不情願帶執法人員前往抽檢物品區。

之後,執法人員發現被監測商品並未在現場擺放後,該店店長表示拒絕調貨配合調查。

再然後,執法人員要求到櫃檯檢查與被抽檢商品相關的信息時,又一次被拒絕了,後經過溝通登錄了該店的內部商品系統查詢後,發現被抽檢商品信息並沒有信息登記。

更讓人吃驚的是,當執法人員拿出化妝品、衣物等信息與後臺信息對比的時候,同樣發現均無相關信息登記。

而對此,這家無印良品的店長拒絕回應任何問題

在中国做生意却拒绝工商抽检!这家日企究竟啥来头?

它就是日本雜貨品牌無印良品!

明明在中國開著店,賺著中國人的錢,為啥卻能傲慢到這種地步?這家日企究竟啥來頭?

(一)

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起初是日本大型零售商西武集團旗下的一個自有品牌。

產品以日常用品為主,類別從鉛筆、食品到廚房基本用具,可謂應有盡有。

風格則以純樸、簡潔為主,其試圖通過減少從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的浪費,做到“提供質量不低於民族品牌,價格上卻便宜三成的商品”。

對於企業的快速崛起,無印良品第四任社長金井政明就曾自豪的表示:

“世界上存在很多商品,並非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是為了賣得更好、更流行。追求商品本質的做法使無印良品(MUJI)不會在來去匆匆中過時。

在中国做生意却拒绝工商抽检!这家日企究竟啥来头?

1989年,無印良品從西武獨立出來發展,併成立了Ryohin Keikaku公司運營該品牌。

緊接著,其迎來了發展的絕佳時機。

隨著九十年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日本人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務實,於是追求性價比的無印良品正好迎合了消費者的胃口。

財報數據顯示,1999年,無印良品營業額達到4871億日元,利潤為720億日元。對比之下,1989年,其營業額245億日元,盈利1億日元左右。

此後,無印良品更進一步,適時將品牌理念延伸到了極簡生活上。

2009年,無印良品成立了生活良品研究所,以“檢視過去,思考未來生活”為目標,引導人們從購買奢侈品炫富到挑選符合自己審美觀的物品來過舒適生活。

時尚堪稱一個輪迴圈,無印良品無疑又一次抓住了公眾消費觀念趨於成熟的契機,靠著設計與品質的極簡主義俘獲了新一批的消費者。

(二)

事實上,無印良品的野心從來都不僅僅侷限在日本本土。

早在品牌成立的第二年,無印良品就已經開始了海外擴張的歷程。

截至到2017年,其在門店在日本和海外合計達八百多家。

在中国做生意却拒绝工商抽检!这家日企究竟啥来头?

無印良品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在2005年。

然而,非常不一樣的是,其在日本明明就是個大眾品牌,結果到了中國愣是把自己拉高了檔次,成了精品店,價格也被提高了許多。

一些常見的生活用品的定價,往往比國內同等級的商品高出許多

即便是同一個商品的價格,也比日本國內的價格還要高出不少,有的甚至是日本本土的2倍。

為什麼會這樣?

眾所周知,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日本產品相當的崇拜。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去日本買只馬桶蓋》一文中,就描述了這樣一番場景:

“……這款馬桶蓋一點也不便宜,售價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它有抗菌、可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功能,最大的“痛點”是,它適合在所有款式的馬桶上安裝使用,免稅店的日本營業員用難以掩飾的喜悅神情和拗口的中文說,“只要有中國遊客團來,每天都會賣斷貨……”

而無印良品現任社長松崎曉在採訪時更是赤裸裸的表示:

“在中國,消費者認為無印良品的產品是對生活用品的‘重新設計’,並被賦予了‘優品質’,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價格也比在日本本土高。”

正因為此,即使價格不便宜,無印良品還是在中國收穫了眾多擁躉,更被奉為有品質、有格調的代表。

可見,無印良品剛進入中國時,就已經很傲嬌了。

而這背後,無疑是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的盲目崇拜,才給了它這麼足的底氣。

(三)

好在,中國的消費風向已然發生了改變!

近幾年中國本土出現了諸多類似的品牌。

企鵝優品、米家有品、淘寶心選、京東京造、甚至還有打出“MUJI製造商直供”廣告的網易嚴選,它們利用互聯網優勢,無不在強勢瓜分著無印良品固有的市場。

與此同時,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

隨著消費渠道的擴張,大家可挑選的餘地大增,對日本貨的熱情大減。

而無印良品的商品,本就走的是簡約風,用的同樣面料,設計卻又不突出,自然而然的,消費者不再熱愛這個品牌。

在中国做生意却拒绝工商抽检!这家日企究竟啥来头?

無奈之下,以前基本不降價的無印良品,也開始調整產品的價格,各種商品出現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降價幅度。

本來這一招還是頗受好評的。

結果,門店拒絕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工商抽檢舉動,卻讓我們直接看到了其骨子裡依舊沒把中國的顧客放在眼裡。

這無疑是在消耗中國消費者對其的好感度!

相信接下來,無印良品若不能嚴肅處理這起事件,不能真的端出謙虛態度,

那就等於自己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

到那時即便給出再便宜的價格,恐怕在中國市場也走不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