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慶斌:用武術提振中國孩子「精氣神」

姜培軍/文

金秋時節,雲淡風輕。

鄆城宋江武校廣場中央聳立著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位水滸英雄人物的高大雕像,巨大的刀槍劍戟,斧鉞鉤釵,排列在雕像兩側。行走其間,一股英雄氣頓時撲面而來。

“嚯!”、“嘿!”、“哈!”還未走進訓練室, 便已聽到學生們訓練時鏗鏘有力的聲音。

“歡迎你們!”記者尚未站定,宋江武校校長樊慶斌便迎了出來。看今朝,聊過去,閒談細語間,《論語》中的一段話出現在記者的腦海裡:“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樊慶斌:用武術提振中國孩子“精氣神”

七歲拜師,揚名立萬

水滸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作為千年古縣,鄆城深受水滸遺風的影響,這裡的人們忙時務農,閒時習武,古道熱腸,忠勇仗義。作為土生土長的鄆城人,樊慶斌自幼受到“尚武崇德、自強不息”思想的影響,七歲拜師學習大洪拳。悟性好加上勤學苦練,樊慶斌很快在當地武術界嶄露頭角。

因為熱愛武術,1981年春節後,樊慶斌去了以武術表演為主的黑龍江北安馬戲團。在北安馬戲團,一天演三場,演出節目以武術為核心。演出之前,樊慶斌還負責馬戲團的“打外”工作,也就是要到一地演出,提前向文化局報批,聯繫供電局、派出所,安排全團人員的衣食住行。

在馬戲團期間,黑、吉、遼三省他跑遍了,三毛錢一張票,火爆時期一次演出就可以賣到一千多元。這種外交聯絡與統籌的工作,讓樊慶斌為以後創辦、管理武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在馬戲團幹得得心應手,但樊慶斌始終放不下心中的“武術夢”。

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風靡大江南北,身懷絕技的“覺遠”和尚成為廣大青少年的偶像。全國迅速掀起一股習武熱潮,各地武校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這段時間裡,樊慶斌曾經到鄆城縣一家武校教拳,而他的師兄弟劉國慶在鄆城一個生產隊牛棚裡教拳。他們二人同年同月出生,一起拜師習武,一起去少林寺學藝,相交甚深。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讓武術發揚光大,單靠個人力量太難了,他們在醞釀一個大計劃。

1983年夏天,樊慶斌和劉國慶深入交流後,決定創辦一所正規的新式武校。

八百年前,一幫好漢在這片土地上除暴安良、劫富濟貧,其英勇故事婦孺皆知。八百年後,兩位農民創辦的宋江武校,像當年那面杏黃旗一樣聞名天下。


樊慶斌:用武術提振中國孩子“精氣神”

宋江武校,好漢輩出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回憶當年創辦宋江武校的艱難,樊慶斌常常說“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一開始湊了300塊錢,為了辦學,我們採取集資的辦法,四處求援,有湊五塊的也有湊十塊的。”宋江武校副校長劉國慶回憶說,從鄆城、鄄城、鉅野、梁山到河北、江蘇,他們行程幾千公里,前後跑了一百多個村莊,四處求援。

春去春又來,花謝花再開,樊慶斌、劉國慶不停地到處“化緣”。寒冬臘月踏雪趕路,凍得瑟瑟發抖,三伏天常被蚊子咬得滿身疙瘩,串百家門,吃百家飯。

有一次,樊慶斌外出籌款,一分錢都沒籌到,回來時恰逢大雨,自行車沾滿泥巴,推都推不動。最後,他扛著自行車冒著大雨回來了,回來就病倒了。披荊斬棘,負重前進,他們最後集資11萬元錢。

建設校舍時,為了節省費用,他們每天將落地灰用刀刮下來拌到水泥裡。當時從磚窯拉磚,一拖拉機車廂裝1200塊磚,一塊磚的裝運費是一釐,一車就是1.2元錢。為了省下1.2元錢,樊慶斌親自跟車裝卸,兩手磨得血肉模糊。

1983年中秋節,樊慶斌拉磚押車回來的路上,遭遇大雨。拖拉機遇到一條小水溝,急剎車時突然翻進路邊深溝,巨大的慣性將樊慶斌等人甩了出去。幾個人驚魂不定地爬起來,到附近一位名叫馮佔領的武術老師家借了一頭牛,將運磚車輛從溝里拉了出來。馮佔領還從家裡帶來二斤月餅,大家坐在路邊心有餘悸地啃了起來。回到家,樊慶斌哭了,這是他成年之後第一次流淚。“那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吃的月餅,一輩子也不會忘。”說到這裡,樊慶斌哽咽了。

見樊慶斌遭遇這麼大的磨難,家人勸他算了、武校就別辦了。可是,樊慶斌哭過之後,依然咬牙堅持。

苦心人,天不負,一座容納300人的三層武術樓落成了,宋江武校誕生了。

星星之火從此點亮。三十多年來,宋江武校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為國家輸送了大批人才。他們將一批批孩子,培養成全國冠軍、世界冠軍,用千萬滴汗珠擦亮一枚枚獎牌、一座座獎盃。


樊慶斌:用武術提振中國孩子“精氣神”

“狗娃鬧春”,紅遍神州

1994年,宋江武校選送的節目《狗娃鬧春》,成功登上春晚舞臺,開創了中國電視武術舞蹈的先河。

成功的皇冠從來都是由荊棘編成的。宋江武校副校長劉國慶談起《狗娃鬧春》,至今仍激動不已。他說:“敢想敢幹,執著追求,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1993年,六一兒童節,宋江武校排練的武術節目“少年群體武術”,在山東電視臺“六一”兒童節晚會上引起轟動。

著名導演尚鐵龍是節目的編導人之一。樊慶斌心想:“我們的節目在山東臺這麼火爆,是不是可以嘗試著把它推薦到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隨後,樊慶斌、劉國慶找到尚鐵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通過“六一”兒童節晚會的合作,尚鐵龍瞭解了樊慶斌、劉國慶,也瞭解了宋江武校的孩子們。尚鐵龍說,如果能找到邊蘭星,讓他將節目編導一下,也許有機會上央視春晚。

他們隨即撥通了邊蘭星北京家裡的電話。無巧不成書,忙碌的邊蘭星,離家數日後,回家換洗衣服,碰巧接到了這個電話。三人一聽邊蘭星在家,立即決定進京拜訪。

看到三個風塵僕僕的山東漢子站在家門口,邊蘭星很是驚訝。可是看完“少年群體武術”節目錄像帶後,他淡淡地說了一句“節目檔次太低了”。樊慶斌聽後,滿腔熱情頓時冷卻。

尚鐵龍不甘心就此作罷,不停地給邊蘭星解釋,甚至就地躺下爬起地演示起來。最後,邊蘭星為他們的真誠所打動樊慶斌。幾經碰撞,邊蘭星決定編排一個武術舞蹈。

就在“狗娃”們辛勤排練的同時,《狗娃鬧春》錄像帶通過央視著名主持人鞠萍轉到春晚總導演郎昆手中。最後關頭,《狗娃鬧春》擠上了當年春晚的節目單。

這一年除夕夜,雄健激昂、俏皮詼諧、別有情趣的《狗娃鬧春》轟動了全中國。在當年央視春晚“春蘭杯”電視節目大獎賽中,《狗娃鬧春》獲得一等獎。

“《狗娃鬧春》奠定了宋江武校發展的基礎。”樊慶斌回憶說。鄆城宋江武校一炮打響,紅遍了大江南北。隨後,宋江武校狗娃藝術團成立。

狗娃藝術團成立後,先後參加了世界婦女大會、迎港澳迴歸等國際和國家級慶典演出百餘次,參加了十幾部影視劇的拍攝。多次赴美國、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家演出,為中華武術走出國門和國際間武術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樊慶斌:用武術提振中國孩子“精氣神”

“以德建武”,不忘初心

建校以來,以武術起家的宋江武校始終挺立在競爭的潮頭,目標直指百年名校。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事業肩負著民族的責任,寄託著國家的未來。”樊慶斌對教育事業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宋江武校提出了16字辦學方針: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養文、文武並進。這就是習武先學文、教書先育人、育人先立德。“我們要培養出文武雙全的人才,要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樑。”樊慶斌說,宋江武校堅持文武並進,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文武比例為6比4。

“只要走進宋江武校,我們就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樊慶斌說。

中國海軍陸戰旅兩棲偵察女兵隊原隊長孟秋貞說:“我在宋江武校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散打冠軍高玉嶺說:“宋江武校對傳統教育的重視,讓我們從高原奔向高峰。”

匈牙利國家武術隊總教練段志超說:“宋江武校給大家的人文關懷、心靈關懷是最重要的。”

全國十大優秀保安劉守軍說:“從宋江武校走出來的學生,在各個崗位都能做得最好。”

談起母校對自己的培養,從宋江武校走出的學生代表這樣說。

“宋江武校已經創立33年了,致力於打造百年名校,這逼著我們去開拓發展空間,我們每天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展望未來,樊慶斌說,宋江武校致力於發展三個產業鏈:第一產業鏈就是競技武術,宋江武校要繼續在世界舞臺上爭金奪銀;第二產業鏈,發展文化快樂武術,將武術與影視產業、舞臺表演相結合,發掘武術的文化產業價值;第三產業鏈是致力於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在發展三個產業鏈的理念下,宋江武校規劃建設了水滸好漢城。

“水滸好漢城既是教學基地又是影視拍攝基地。”樊慶斌說,“新時代、新思想、新作為,我們要通過新的發展思路拓展宋江武校的發展空間。”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樊慶斌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出的提案中,建議用武術提振中國孩子“精氣神”。

回望來路,初心如故。


人物簡介

樊慶斌,1958年出生,山東菏澤人,全國政協委員、鄆城宋江武校校長、省級非遺大洪拳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七歲拜師習大洪拳,1985年創辦宋江武校,《狗娃鬧春》轟動全國。組建狗娃藝術團,為中華武術走出國門做出重要貢獻。

他注重武術理論的研究,挖掘整理了百萬字的《大洪拳譜》,拍攝了《大洪拳傳統套路》電視資料片。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多篇。被評為2016年度山東省非遺產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