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讓跨省「調豬」轉爲跨省「調肉」,養殖端究竟能否收益?

在剛過去的國慶前後,確定為非洲豬瘟疫情的第一例的遼寧瀋陽疫點和第二例的河南鄭州屠宰企業的疫點均已解除封鎖,值得注意的是,只是兩個疫點解除了封鎖,省內活豬依然遭受禁運影響。河南省生豬依然執行禁運政策,而白條肉等豬肉產品是可以流通。

非洲豬瘟讓跨省“調豬”轉為跨省“調肉”,養殖端究竟能否收益?

非洲豬瘟疫區所在的省份,如果疫點解除封鎖的政策執行的是:白條肉可以運輸,而活豬無法跨省調運的話,對生豬的價格影響或不會太大。這種情況,直接受益者就是屠宰企業,特別是冷鏈運輸較好的屠宰企業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為在運輸上,冷鮮肉的運輸半徑比活豬的運輸半徑要小,冷鮮肉在運輸的過程中即可完成排酸,到目的城市之後便可以上市銷售。從河南運往上海的1000多公里,基本達到冷鮮白條肉運輸半徑的上限,但1000-1500公里已經足夠可以讓北方豬肉順利調運至南方。

目前,浙江、廣東、福建、雲南、貴州、重慶等地的生豬價格均比華北、東北的生豬主產區高很多,如果陸續開放華北、東北省份白條肉的運輸,對屠宰企業來說一定利好。而從目前河南省的情況來看,對生豬價格的影響並不大,上漲並沒有達到預期。

屠宰企業屬於下游企業,對當地豬價有一定的定價權,尤其是華北及東北產區的屠宰企業。北方產區豬價低,而南方銷區又缺豬,所以,屠宰企業可以用很低的價格收購屠宰後,將白條肉拉至南方地區高價賣出。

業內有專家表示:“我們計算一下,南北價差可以達到3-4元/kg以上,浙江豬價9元以上,河南、遼寧豬價才5-6元/斤,活豬差3元/斤,豬肉就將近差10元/kg。”

如果說這些省份的生豬依然無法外運,僅僅是開放白條豬肉,養豬人並不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可能對生豬價格受此影響不會太大,也就是說漲幅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