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工業革命下的產物,第一次被帶入中國,乾隆:沒用的玩意兒

十八世紀下葉,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正式進入“蒸汽”時代,人類逐漸以機器代替手工業。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開始,其工作原理是將水蒸氣產生的熱能通過活塞作用轉化為功的過程。

18世紀工業革命下的產物,第一次被帶入中國,乾隆:沒用的玩意兒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英國等西方國家正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當時的中國在清政府的統治下政治腐敗、生產落後、民生潦倒,慢慢走向衰落。

直至1840年,英國憑藉堅船利炮才撞開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清朝最初實施海禁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對付鄭成功及其子孫的海上勢力,1683年收復臺灣後,便逐漸放寬對外貿易。

18世紀工業革命下的產物,第一次被帶入中國,乾隆:沒用的玩意兒

乾隆第一次見到蒸汽機是由英國使者帶入中國的,乾隆見到這個可以代替人工的機器後,遲疑了一下,說道:“這個東西要是可以代替人力的話,那百姓閒下來就會生是非,飽暖思淫慾啊!”乾隆對這機器絲毫不感興趣,他心裡真正在乎的只有大清江山。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為抵制英國等西方國家貪得無厭的要求,乾隆下令加強對外貿易的限制。關閉除廣州外的其他所有通商口岸,也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

18世紀工業革命下的產物,第一次被帶入中國,乾隆:沒用的玩意兒

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時代”推動了社會由手工業逐步向機械化的工業時代轉變,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成為了當時中國向工業發展轉型的絆腳石。如果當時的乾隆可以看到清朝晚期的清政府狀況,會不會後悔沒能高瞻遠矚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