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如何避免成为守房奴?

拆迁户如何避免成为守房奴?

国家棚户区改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型城市的规划建设,同时也改善了棚户区乃至郊区农村的居住环境,可谓双赢。近年来,拆迁户成为了社会的敏感热词,在如今城市高房价下,拆迁户好像成了拥有众多房产的代名词。在普遍的认知里,大多数在城市中拥有几套房,完全可以依靠这些房屋的租金就足以获得不菲收入,于是一些“房姐”、“房叔”、“房祖宗”等社会名词,来喻比这些现象。

拆迁户获得巨额房屋补偿固然好,但在欣喜之余,也发现了拆迁户这一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如何避免成为守房奴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里所说的守房奴,你暂且可以把她理解为一个中性词语,一方面拆迁户获得补偿,算是应得的;另一方面,作为守房奴,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对于拆迁户来说,不论是钱款补偿,还是房屋补偿,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的,甚至说是一夜之间也不为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依靠分得的房屋,赚取租金,可能就成了“主业”。不仅如此,在某些城市的安置回迁房内,拆迁户依靠着“本地”的优势,甚至开始垄断了当地的物业管理,这一现象尤其在回迁房和商品房和区里变得更加普遍,如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沙土买卖、装修材料等,都被本地拆迁户所控制,造成商品小区管理的混乱。

尤其对处于郊区的拆迁户来说,很多都是以农业人员为主,在耕地和房屋转变为城市中的商品房后,一下子从耕地的农户变为城市居民,并且没有了耕种的土地,融入城市生活需要一个过程。拆迁户具有了超越城市居民的物质条件,但在观念、职业经营等方面,却没有跟上这种突然的转变,很多人甚至以下变得穷的只剩下房子和钱了,巨大的反差之下,难免一部分人就走上了守房奴的道路。

尤其是时代以务农为主业的拆迁户,更加需要避免成为守房奴。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的拆迁户父母,时常以拆迁分得的房子,来“鼓励”自家的孩子,毕业之后你就有几套房了,不用发愁了!老一辈可以成为收房奴,但千万不要让年轻的下一代成为守房奴,毕竟拥有的房子和钱财是有限的,个人长远发展所具备的学识才是无限的财富。

我们很难去评价守房奴的对错,在如今的市场条件下,守房奴也是客观的收入回报,并且确实足以保证衣食无忧。但对于大多数没有职业技能的拆迁户来说,一旦所持有的房产不能支撑家庭的开支,收房奴自然也就变得不可持续,破裂之后,如何足以依靠其他手段谋生呢?或许目前的担忧是多余的,但谁也无法排除这样的情况发生。

不论是不是拆迁户,我们应当摆正心态,不论到何时,依靠自身奋斗,不断获取学识,提炼能力,才是可以终身享有的财富。对于身份突然转变的拆迁户来说,肯定不希望成为守房奴的代名词。如果你“很不幸”不是拆迁户的一份子,更不要羡慕成为守房奴,否则我们的格局未免太小,尤其在人生的起步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