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道德经》中6个成语,个个让你吸收古人智慧精髓!

  • 点击右上角【关注】微课国学共享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
    ,赠送您国学课堂全网精品微课

品读《道德经》中6个成语,个个让你吸收古人智慧精髓!

众所周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留下五千字《道德经》传世,可以说老子一生的智慧尽在其中,今天我们可以透过这六个成语来领悟他留下的智慧。

品读《道德经》中6个成语,个个让你吸收古人智慧精髓!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 《道德经》第十九章

【解释】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获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感悟: 做人要把头脑中存留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我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必须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破崇论。绝圣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人们的思想冲破成见的牢笼,才能客观地认识所面对的世界。

二,飘风骤雨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解释】

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飘风:疾风。骤:迅疾,猛快。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感悟:要知道处世为人当依循自然,顺从民意,不可妄作非为。妄作非为必不能长久,因为天地妄作的狂风暴雨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有一些事情来得突然,如果你有调整好心态接受这样的挑战,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战胜它。

品读《道德经》中6个成语,个个让你吸收古人智慧精髓!

三,胸怀若谷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

【解释】形容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感悟:做人要有谦虚向人学习的心,要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要做个虚心知足的人 ,不自满不自傲的人这才是为人之道。

四,涣然冰释

涣兮若冰之将释。——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

解释】 涣然冰释是指像冰块消融流散一样。

感悟: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以往的误会、疑虑、隔阂要像冰块消融流散一样,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这样才是为人处世之道。不要让怨恨冲昏头脑,做人要大气一点,你的格局有多大,影响你的人生道路能走多远。

品读《道德经》中6个成语,个个让你吸收古人智慧精髓!

五,佳兵不祥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解释】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感悟:任继愈认为《道德经》“也是反对战争的”。因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这里显然没有主战用兵的意思。事物都有两面性,老子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同时,也还是承认了在“不得已”时还是要采用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是普遍的,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

六,余食赘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出自《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解释】踮起脚后跟的人,难以长久站立,一心想迈大步朝前走的,难以远行。喜欢自我表现的人,缺乏自知之明。自以为是、感觉良好的人得不到表彰,居功自傲者难以再创辉煌,爱摆臭架子的人,难以有所长进。

余食,即剩饭;赘,即多余;行,古多作形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感悟:我们要知道认识真理是有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来之太易,定不珍惜。认识真理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还有几种毛病必须克服,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不要总以为自己正确,更不能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摆臭架子,否则你就会离真理越来越远。

—— END ——

欢迎关注【微课国学共享】头条号,一起升级知识系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