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們,市場占有率拿了第一,然後呢?

行業雖然歸於理性,但共享單車從業者還沒走出困局,反而真正的考研才剛剛到來;資本學精了,成本虧大了,共享單車得了第一又如何?

靠燒錢搶佔市場,搶佔用戶心智,沒錯!可燒了錢,只要得第一,就錯了;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或者入不敷出,最後橫豎都會死。

共享單車們,市場佔有率拿了第一,然後呢?

近日,哈嘍單車COO韓美稱,共享單車格局已定,目前摩拜、ofo都在往下走,哈嘍單車的目標是第一。除了單車、電動車,哈嘍單車也在籌備汽車,未來單車只是整個出行業務的流量入口。

家大業大,名聲響噹噹是好;但不要忘了,資本不是傻子,“續費”只是給您找盈利模式的時間。

共享單車們,市場佔有率拿了第一,然後呢?

一年前,小星星在頭條上看到幾篇關於抨擊中國“磚家”、企業家擅自創造學術名詞、行業名詞的文章,深以為然;然而一年後,當共享單車成為中國縣四大發明的時候,才猛然間發現其實中國企業家現在正在引領世界。

在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確實是剛需;所以從2016年開始資本湧入、創業者湧入。共享單車“熱鬧非凡”,大小公司殺成一片血海,燒錢迅速鋪墊市場,甚至不惜挪用用戶押金。

然而很少有人發出一樣的聲音,去質疑共享單車的盈利點在哪兒,是海量的用戶押金,用戶騎行繳納的使用費,還是資本一位的“掉肉”?

共享單車們,市場佔有率拿了第一,然後呢?

到了2018年,共享單車從2017年最多的 家,變成了哈嘍單車、摩拜、ofo的三足鼎立,今年4月,摩拜賣身美團,曾經的創業藍海已然不是風光無限。

哈嘍單車COO韓美表示,哈嘍單車正在嘗試為商家引流等新盈利模式,現在用戶騎行的收入已經能夠覆蓋成本。

據悉,哈嘍、摩拜、ofo三家共享單車裡,哈嘍單車的毀損是最小的。一輛哈嘍單車的成本是800元,使用設計年限是4至5年,哈羅單車能做到每一臺車每日運維成本只有0.3元,折舊成本是0.6元,假設一輛自行車一天只有一個用戶騎行,繳納費用1元,哈嘍單車回收成本也要3年多;這還是不考慮營運公司其他支出以及單車實際的使用率的情況。

所以關於哈嘍單車的用戶騎行收入能夠覆蓋成本,小星星認為不可信。

共享單車們,市場佔有率拿了第一,然後呢?

最開始投資人及共享單車從業者對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是樂觀的,在當時看來,共享單車是絕對的剛需,投放的單車幾個月就能收回成本,剩下全是賺的,這也是朱嘯虎們最初投資的邏輯。但現實是打臉的,燒錢補貼最終換來的是慘淡收場,朱嘯虎主張的摩拜和ofo合併沒能成真,摩拜賣給了美團。

拿摩拜來說,賣給美團其實並非創始團隊的一致意見;共享單車idea的提出者李斌打算賣掉摩拜,一門心思的投入蔚來汽車。

胡瑋煒想賣,話語權越來越少的她不如索性套現,做做公益,旅旅行。

王曉峰不想賣,摩拜的未來未可知,但無奈,董事會拒絕了滴滴和軟銀的10億美元投資計劃;拿了這10億美元,摩拜也只夠還債,還沒了想象空間,因為滴滴的控制慾太強,不拿這10億美元,賣身還是找其他投資,顯然現在投資人已經冷靜了許多。

共享單車們,市場佔有率拿了第一,然後呢?

再來看看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之一:為商家引流;雖然之前小星星也講過,為商家引流是共享單車盈利的一個方向;也就是哈嘍單車正在嘗試的,但是小星星同時也覺得,這條路不會很順。

1、共享單車的車身廣告展示有限,效果未必理想;

2、在用戶在騎行過程中,如果從app上提示用戶,用戶的安全保障就存在很大問題;用戶在騎行時看手機不安全;

3、用戶想去這些商家之前,可能更偏向於使用合美團、高德等app;

行業雖然歸於理性,但共享單車從業者還沒走出困局,反而真正的考研才剛剛到來;資本學精了,成本虧大了,共享單車得了第一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