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羊倌」帶出幸福路——精準扶貧看大通④

青海新聞網訊 每當第一縷淡淡的晨光灑在上和衷這個寧靜而又偏僻的小山村,大多數人還躺在溫暖的被窩時,他已經在簡陋的牛欄邊辛勤的忙碌著;每當月上柳梢,千家萬戶都圍著熱炕頭歡聲笑語時,他又在給牛添水添料。他,就是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極樂鄉上和衷村的脫貧致富帶頭人——雲文得。

在上和衷村,只要提起雲文得這個名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靠著自己的一雙“慧眼”和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靠牛羊養殖使自己由貧窮逐步邁向富裕;成為“牛郎”“羊倌”的他,又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帶動、引領上和衷村一批又一批的貧困村民一步步走向了養殖致富的道路。

年輕時,雲文得跑過運輸、搞過種植……但都沒有多大的起色。後來,他看到市場上奶牛的行情較好,於是想到了靠牛羊養殖脫貧致富。剛開始,由於手頭沒有多少資金,只買了兩頭奶牛,主要靠擠牛奶創效益,一年辛苦下來也只能收入幾千元。這樣的收入別說致富,就是脫貧都有一定困難。於是,他主動了解市場,發現牛羊的價格逐年上漲,行情十分穩定。下定決心由養奶牛轉向搞牛羊育肥,但卻遇到了資金困難。2016年春,他用四處借來的5萬元搞起了牛羊育肥。家人聽說要把錢全部投入牛羊育肥,都強烈反對這種冒險的做法,理由很簡單:“一下子養這麼多牛羊,萬一發生瘟疫或肉價下跌,還不賠得傾家蕩產?”

但云文得決定乾的事即使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在他的耐心分析與說服下,家人終於同意與他一起創業。可萬事開頭難,雲文得剛從牧區販運回來的牛羊,由於水土不服和欠缺飼養經驗,沒過幾天就死了一頭大牛和兩隻羊。回憶起當時的困境,雲文得說:“當時,一家人難過的幾天沒好好吃飯。”痛定思痛,雲文得放下傷心,對剩下的牛羊就如親人一般不分晝夜的精心餵養,看到自家的牛羊一天天健壯成長,產下一頭又一頭的小牛小羊,他終於鬆了一口氣:“比喝了蜂蜜還甜嘞。”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2016年秋,他的育肥養殖已初見成效,牛羊的欄數已由幾頭發展到了18頭,其中牛6頭,羊12只。當年純收入一下子達到了2萬多元。這在上和衷村的貧困戶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上和衷村的貧困戶們紛紛加入到養殖育肥的行列。但由於資金和飼料經驗的制約,許多村民的養殖還是未產生預期的經濟效益。雲文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付諸於行動上。他挨家挨戶不辭辛勞的為那些牛羊養殖戶講解、傳授自己的養殖經驗。當他了解到養殖戶雲海德家由於資金短缺而無法擴大養殖規模時,便主動借給他2萬元週轉。如今,在雲文得的熱心引導、帶動下,上和衷村的牛羊養殖已初具規模,陸續湧現出了雲有福、雲基業、雲基壽、馬生祥、雲福海、雲祥林等養殖大戶,上和衷村更是在牛羊育肥養殖這條產業鏈的帶動下,終於在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在引領村民致富的同時,雲文得的牛羊養殖也逐年穩步發展。年均收入在3萬元左右。當村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稱讚致富帶頭人云文得時,他只是憨厚而又謙和地淡淡一笑說:“我們上和衷村能有今天,不是我雲文得的功勞,要感謝黨的富民政策好,全靠黨的富民政策,才使我們上和衷村一步一步走向了富裕的康莊大道。”

2017年,由於妻子生病住院花費巨大,雲文得的養殖資金鍊發生危機。正當他一籌莫展時,村黨支部書記雍啟順和村委會主任雲生福瞭解到他的困境,及時為他爭取到5萬元扶貧優惠貸款和價值2萬7千元的扶貧基礎母牛三頭及飼料。望著這雪中送炭的5萬元貸款和扶貧產業發展基礎母牛,雲文得激動地說:“感謝黨的惠民政策,感謝村委會對他這個養殖戶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如今,他家的牛羊養殖規模已達38頭,奶牛3頭、肉牛6頭、羊29只。他興奮地說:“今年初賣出3頭大牛、羊6只,欄裡還有6頭大牛,3 頭小牛,23只羊,我家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