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十七章

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十七章

第 十 七 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

译文:最好的管理,是人们察觉不到管理的存在;

原文:其次,亲而誉之﹔

译文:其次,是让人们支持爱戴自己的管理者;

原文:其次,畏之;

译文:再其次,是管理者以严苛的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

原文:其次,侮之。

译文:最其次,是管理者将人们区分成高低贵贱以加强管理。

原文: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任何管理制度的设立都有其缺陷,最终会造成人们对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的不信任。

原文:悠兮其贵言。

译文:而真正高明的管理,不用多说教。顺自然规律,万物自化。

原文: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百世兴旺后,百姓都觉得这是自己自然应得的,并没有谁的功劳所在。

这一章主讲管理。老子将管理水平的高低分为四个层次:

一、管理顺应人性及事物发展之客观规律。被管理者自然而然的依照本性行动,这样也就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

二、管理者有着优秀的个人魅力和能力。被管理者信服的围绕在管理者身边,心甘情愿的依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

三、霸者之道。依靠强权以压倒性的力量征服被管理者,被管理者出于畏惧心理依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

四、奴役。管理者将被管理者按自己意愿划分阶层等级,以身份的尊卑来确立管理秩序。

人性思善,没有人在接受违背自己意志的管理时能够心安理得。正常人在遇到自己不愿意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厌恶。而厌恶感的累积,会衍生出越来越强烈的愤怒逆反情绪。越来越强烈的愤怒逆反情绪,就是管理中最大的忌讳。一旦因为某个诱因引燃怒火,就是一场浩劫。古往今来无数的朝代更迭、无数的兴衰成败,都在重复验证这一天道规律。

那么优秀的管理应该是怎样的呢?

如果你有卓绝的人格魅力,可以让人们信服的跟随你。那么恭喜你,已经拥有了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这世界不但竞争激烈,而且千变万化。要想持久的保持人格魅力的吸引力,真的非常困难。即便你能长久保持人格魅力,但你的事业也将随被自己的生命周期限制,很难再有更长久的辉煌。

无为之治如何实现呢?

分科调:部门划分,职位划分,明确具体的责权利;

定纲纪:所有工作流程清晰明了;

兴法度:功有奖,错有惩,奖惩得当;

作典章:口说无凭,文字明确记载,全员熟悉掌握。

此四项,无为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