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移动支付为什么不普及?

薛文康


移动支付的发展有几个基础条件:一是必须有一个集成的支付平台。二是银行必须支持线上支付服务。如果银行不支持,则无法实现线上的交易。三是商品服务的支持。

欧洲大多数是小国,人口也不多,银行业发达且分散,很难将这些不同的银行聚合在统一的支付平台上。举个例子,比如在中国,基本上人人都有四大国有银行的一张卡或多张卡,只要这四大行能够接入到移动支付软件中就能够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但是欧洲则不然,银行分散且众多,实现这一项不容易。

其次欧洲人口较少,良好的信用卡体系覆盖,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所以在这上面,欧洲发展移动支付软件并不积极。还有一方面是欧洲在移动支付发展上比较墨守成规,敢于在移动支付方面尝试的企业不多。

其次是欧洲缺少一个集合欧洲大量用户的平台。要实现移动支付,人人普及的情况,必须有一个软件上集合了大量用户。目前来看苹果,脸书,推特等产品或软件有这个潜力,但是未来发展如何并不确切。

另一方面应该就是文化差异了,欧洲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保守。缺乏敢于尝试的精神。所以当无法保证绝对安全的移动支付来临时,欧洲人也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不会去积极尝试和使用,这种文化在不同事件上有利有弊。

其次,欧洲人使用信用卡的频率高是因为信用体系的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度已经建立,并且使用信用卡的优惠折扣奖励也较多,这也是吸引欧洲人喜欢使用信用卡而不偏爱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之一。其实,欧洲国家虽然目前没有出现一个超级移动支付平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欧洲会出现一个体量大的软件,推广移动支付,用户也会慢慢接受与习惯。


环球网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移动支付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支付宝和微信现在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国年轻人付款方式。想想几年前我们还拿着现金付费,而如今买个馒头都能用支付宝了。

(在中国遍及大街小巷的移动支付)

但是很多出国旅行的朋友可以发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移动支付的比率远逊于中国。至于其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 便利性:

移动支付在中国人心中就是无现金支付。而在欧洲无现金支付其实早已经实现。欧洲作为现代银行的发源地,金融业十分发达,银行服务十分完善,在这方面要大幅领先于中国。



(正在超市结账的美国民众)

不只是欧洲,美国早在1952年就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随后欧洲也进一步跟进,到了60年代,信用卡已经在欧美流行开来。

国际上主要的发卡组织主要都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有万事达卡、Visa、美国运通、大来信用证、吉士美卡及发现卡。



(带有visa标致的 招商银行信用卡)

中国的银联卡就是参照Visa建立的。

欧洲人在支付大额交易时普遍使用信用卡,而且信用卡是可以做一定程度的无息透支,这一点就类似于支付宝上的花呗。

因为信用卡的使用便利,所以西方人在移动支付变革上就不那么积极。

而反观中国,金融行业相对于西方比较落后,信用卡支付没有普及,进而促成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大爆发。










二 隐私性:

欧美国家民众是非常重视个人隐私的。所以美国“棱镜”计划被曝光后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应。

(爱德华·斯诺登,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职员,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外包技术员。因于2013年6月在香港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遭到美国和英国的通缉。“凌静计划”显示美国政府可以随时监听国民的通讯信息。)


而移动支付在便利人们的同时,却在无形中泄露人们的消费信息和行踪。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很容易遭到泄露。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欧美国家民众不愿意全盘接受移动支付的原因。



(苹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动支付。苹果和谷歌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移动支付版图)

不过现在,欧美各国的移动支付规模也在迅速攀升,因为移动支付实在是太便利了。各国政府也在加紧指定相关配套法规,以顺应时代的潮流。


千佛山车神


欧洲信用体系建设较早,线上支付也比较早!

支付宝或者信息的线下支付,解决了线下支付速度的问题。大额支付下不用带大量现金,小额支付下避免了找零与排队!

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大到商场小到地摊!

那么看看欧洲的情况吧,欧洲是基本上是没有菜市场的(蔬菜🌽水果🍉品种没中国那么多)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在超市解决!况且欧洲人真的不多,很少能看到排大队结账的现象!一些“明星商品”虽然有时也需要排几个小时,但这种情况不是常见现象!

而且欧洲是在车轮子上的国家,人人都有车一次购物郊区的会多买一些,近的随时都能买到!移动支付真的没什么必要!虽然确实能提高效率,但是对于欧洲市场的量级还达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