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只有A股才能种韭菜 港股“独角兽”早已集体阵亡

“贸易战”没有带来预想的“两败俱伤”,有的只是“你死我活”。在资本市场上,“死”的是A股、H股,“活”的是道琼斯及纳斯达克。

我方完败。受伤的,永远是国产韭菜。

十万加财经(微信订阅号:wdcentury2)发现,进入9月,美国道琼斯指数重返26000点,纳斯达克指数也在冲击8000点历史新高。

但反观A股市场,却在讨论着保卫“股灾底”的严峻话题,股指一路跌至2647点,距离2年前的“股灾”2638点,仅有一纸之隔。

港股恒生指数同样不乐观。9月12日,恒生指数以26219的记录创下年内新低,分析称,港股已在技术上进入了“熊市”。

然而,这还不算完。

“四剑客”股价腰斩 市值没了2300亿

十万加财经继续研究发现,2017年,港股进入牛市之时,在内地被热炒的新经济、独角兽概念公司也争先在港股上市。但截至目前,这批公司股票遭遇大面积破发,市值已较高位时腰斩甚至更低。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很遗憾,这理论不适用于股市。韭菜,生在哪里都是韭菜。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谁说只有A股才能种韭菜 港股“独角兽”早已集体阵亡

去年下半年,被称“新经济四剑客”的众安在线、雷蛇、阅文集团、易鑫集团相继在港股上市。上市前,“四剑客”就备受投资人青睐,出现了超额认购等情况。

有“全球保险科技第一股”之称的众安在线,在上市首日即遭爆炒,当日收盘报收65.65港元/股,涨幅达到9.97%,收盘时,市盈率高达1339倍,市净率为13倍。

十万加财经 统计发现,众安在线 上市首日总市值为945亿港元,其股价最高位出现在去年10月9日,为上市后第6个交易日,当日最高股价为97.80港元/股,若按此计算,其当时总市值超过1400亿港元。

而截至目,9月13日,众安在线股价为32.40港元/股,总市值约为475亿港元,蒸发近千亿。而其股票价格,也早已跌破发行价。

同样的,剩余“三剑客”目前均已破发,易鑫集团暴跌70%,雷蛇暴跌54%,稍微好些的阅文集团,跌幅也达到13.8%。

下面这张表让人胆战心惊:

谁说只有A股才能种韭菜 港股“独角兽”早已集体阵亡

从上表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四剑客”从上市首日至今,总市值蒸发1618亿元。

若以最高市值计算,总市值蒸发金额将达到2365亿元。

2017年,“四剑客”的表现被市场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

2018年,那些个还头脑一热便一窝蜂冲向港股的公司,就没那么好运气了。“独角兽”、“新经济”,这些概念在它们身上都失灵了。

5月7日,上市第二个交易日的“AI医疗科技第一股”平安好医生跌破发行价54.80港元,截至当天下午收盘,报收52.75港元,跌幅近3.75%。

6月15日,汇付天下上市首日,但这个带着“第三方支付第一股”光环的股票,开盘报6.98港元,较招股价7.50港元跌了7%;盘中最低跌至6.22港元,跌幅达到17%。直至当日收盘,汇付天下以下跌5.16%收于6.62港元/股。

6月21日,“智能金融第一股”维信金科上市,开盘价20港元/股与招股发行价持平,后续交易价格持续下跌,迅速跌破发行价,庆幸的是,其当日报收20.45港元/股,上涨2.45%。

谁说只有A股才能种韭菜 港股“独角兽”早已集体阵亡

啼笑皆非的是,映客坚持到第七个交易日方才破发,看似坚挺。但与此同时,有分析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行价本身就偏低。

“疯抢映客的背后,首先是因为定价‘实惠’,映客发行价为每股3.85港元,对比虎牙每股12美元的定价简直是白菜价,另外映客计划市盈率在12到14倍,甚至有说是8倍PE甚至6倍,这在动辄二三十倍PE的港股是很难见到的。”

泡沫可以撑多久?

显而易见,上述公司的成长性并不差,从技术、专利等各方面分析,确实也都是行业“扛把子”,但却相同地遭遇各种尴尬。

有分析认为,此番独角兽遇挫,真正核心不是“成长”而是“泡沫”。新经济不管对于券商、香港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媒体以及上市前投资人都有足够的动力去炒作,估值被炒高是必然的。

国泰基金研报此前也对新经济公司破发给出了详细分析:

“港股IPO定价机制,在加上港股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属性,很难制造任何市场泡沫。也就是说,再天花乱坠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最终都要归结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实力,估值泡沫很难持久。”

其实,抛除独角兽、新经济等“唬人”的外壳,所谓的独角兽,所谓的新经济公司,其商业模式的本质依然是流量生意,是在用不同的渠道“滚流量的雪球”。他们从何获得流量变现的方式和持续变现的能力?这才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地方。

目前,业内基本已经给这一轮新经济公司蜂拥上市的现象下了一个结论:国内外政策变动、一级市场钱荒与自身供血能力不足,是他们扎堆上市的原因。

也因为如此,一方面,企业频频破发、流血上市的消息,给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另一方面,依然有一大堆新经济公司前仆后继的加入港股IPO的队伍。

德勤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有101只新股,同比去年增加49%;而下半年,香港将有最少5只、每只融资最少100亿港元的新股,以新经济模型运作并与金融服务、科技和消费行业相关的企业登场,另会迎来约10家独角兽企业上市。

令人担心的是,此前有分析指出,在这些赴港上市潮中,有机构之所以鼓动企业上市,为的就是能赶在资本寒冬之前全身而退。

因此,不得不思考的是,许多新经济公司还没有连续盈利的能力。换句话说,依然需要烧钱的流量型企业,资本寒冬来临之际,拿什么续命?

— The End —

丨十万加财经丨是 十万加 App的财经频道

十万加 App作为权威财经大数据媒体平台

致力于为 投资者 和 记者、商界、经济界人士

提供基于系统数据挖掘的实时、高质的财经资讯及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