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不仅标志着那个时代陆路和海陆交通的变迁,也是沿线各国兴衰的一个缩影。杜甫的诗描述了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丝绸之路遭到破坏的情景。丝绸之路既是架设在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又是连结国内各民族的重要纽带。继张骞通西域后,这条通路在唐朝时期也曾出现过繁荣局面

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张骞雕塑

隋朝时的丝绸之路

传统的丝绸之路,是指从洛阳或长安出发,途经甘肃河西走廊,至敦煌,出玉门关、阳关,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通往中亚、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道路。隋炀帝即位后,派裴矩前往张掖主持“通西域”的工作。裴矩的工作卓有成效,大业年间,西域“相率来朝者”大约有三十余国。裴矩在工作的过程中,又经过搜寻资料,采访胡人,亲自撰写完成了《西域图记》(三卷),这部书除了记载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外,最可贵的是记下了通往西域的三条最主要的道路,裴矩将它们称为北道、中道和南道。

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裴矩

北道自敦煌(今甘肃敦煌)出发,至伊吾(今新疆哈密),经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到达突厥可汗庭,然后渡过北流河水(今锡尔河),至拂菻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达于西海(今地中海)。中道出敦煌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经过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度葱岭,又经苏对沙那国、曹国(今伊什特汉)等,到达西海(今波斯湾)。南道出敦煌至鄯善(今新疆若羌),向西经于阗(今新疆和田)、朱俱婆(今新疆叶城)、喝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度葱岭,又经吐火罗、曹国等,至北婆罗门(今印度北部),达于西海(今印度洋)。

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敦煌现代图

唐朝时的丝绸之路

唐朝时的丝绸之路一般指由都城长安出发,通过今甘肃、青海、新疆地区,经中亚通往中东及东欧地区的通道,如果以敦煌为界,可将这条道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指由长安连接敦煌的道路。这一段道路经过唐代的扩展也变得四通八达,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可以将这段线路分为南路、北路和青海道三条通道。南路的大体走向是从长安出发,到达陇山,转而沿陇山西南行,经清水至秦州西行,经伏羌县-兰州-广武县-凉州-删丹-甘州-肃州-瓜州等地至敦煌。北路从长安出发,到达平凉,转而北上,经原州至石门关,由此向西,经惠州,自乌兰关渡黄河,西北行至凉州,与南路合。

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都城长安

青海道从兰州或临州西行,到达鄯城,转而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连山,经大斗拔谷至删丹县,与北路合。富甲天下的盛唐时期也造就了“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输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北边防空虚,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一时丝路上“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所以杜甫在另一首诗中发出了“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的哀叹。海路交通兴起以后,汉唐时期辉煌一时的古“丝绸之路”最终走向衰亡。

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杜甫

丝绸之路的扩大

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上述记载的道路大部分经过沙漠地区,所以称之为“沙漠丝绸之路”。除此之外,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说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在他的《皇华四达记》中记载了海上丝绸之路。大体的走向是,从广州出发,沿越南海岸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绕过苏门答腊,再沿印度马拉巴海岸北上,抵达印度河口。从此可以沿波斯湾海岸西行,可到达阿拉伯的首都巴格达;另外,也可横渡阿拉伯海,到达东非沿岸和亚丁湾等地,然后再趁季风沿阿拉伯海岸进入波斯湾。全程航行大约需要3个月。

千年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贾耽

“草原丝绸之路”,即指曲漠北通向西域的通道。“安史之乱”之后,河陇地区被吐蕃攻占,河西走廊及青海道也因此被阻断,这条道路成了由陆路通西域的唯一道路。其大致走向为自北庭往西,经蒲类县(今新疆奇台县)北行到达北塔山,越地过阿尔泰山,往东北直到回鹘牙帐,整个行程约三千里。西段即是由敦煌向西域各国去的路,大体上相当于裴矩记载的中道和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