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文化旅游”助农增收 昌江多个村庄吃上旅游饭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尼下村,是享誉岛内外的生态文明村。得益于昌江的“四季文化旅游”活动持续发力,拥有200来户村民的尼下村已有70多户吃上了旅游饭。其中,不乏曾经的贫困户当老板开农家乐的典型事例。

一个小村 70多户村民吃上“旅游饭”

宽敞、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村貌,设施齐全的活动场所……这是9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尼下村看到的一幕。

尼下村离昌化江约2公里,每年的“春赏木棉红”文化旅游月活动,村子里都是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去昌化江畔木棉红观景点游览,尼下村是必经之地。


“四季文化旅游”助农增收 昌江多个村庄吃上旅游饭

每年春季,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大章村一带的木棉景观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游客的到来,让村民们看到了商机,在政府的发动下,鲜榨甘蔗汁、包粽子、竹筒饭、手工制品……村民们备好极富地域特色的商品,去到指定的位置摆摊,诚信经营。

尼下村委会干部洪成民告诉记者,自“昌化江畔木棉红”文化旅游月活动启动以来,周边村民致富增收又添了新路子。仅以尼下村为例,该村在2018年的“昌化江畔木棉红”文化旅游月期间,就有40多户村民通过开设农家乐、摆摊卖特色产品等形式,赚了不少钱。“到明年的木棉节活动,我们村端起旅游饭碗的起码要增加到70多户。”洪成民说。

林亚劳便是吃上旅游饭摘“穷帽”的尼下村村民之一。在2015年,林亚劳敏锐地发现,到昌化江畔观赏木棉的游客,时常因为没地吃饭,或者要到几公里外的镇上吃饭而烦恼。为此,他和朋友合伙,在昌化江畔开了一家农家乐。林亚劳对记者说,以前主要靠种植几亩甘蔗,收入微薄,自从经营了农家乐,在“昌化江畔木棉红”文化旅游月期间,他和合伙人可以增加两三万元收入。

去年,在政府帮扶下,林亚劳一家住进了平房。“我会好好干,牢牢捧住旅游饭碗,等以后有钱了,我就盖楼房。”林亚劳乐呵呵地说。

“四季文化旅游” 活动持续发力

村民洪雯霞借助“昌化江畔木棉红”文化旅游月活动东风,干起了开船拉游客游览昌化江和卖鲜榨甘蔗汁的生意,以今年的木棉节为例,这两块加一起,洪雯霞家里增收了四五万元。如今,洪雯霞正在筹备另一件大事:经营农家乐,并按照每顿可以接纳近百人的规模来设计。

除了尼下村,端起旅游饭碗的村庄还有很多,像大章村委会的宝山村,全村就有4成村民吃上旅游饭。

昌江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村民吃上旅游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像开农家乐,卖本地特产,到旅游企业就业,以及县里开发出的多个旅游特色产品等。“还有像保突村的黎陶制品,水富村的牛皮凳,孔车村的黎锦制品,还有我们的昌江玉、霸王岭罐装空气,这一系列我们县开发的旅游产品,大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助农致富增收。”该名负责人说。

据昌江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昌江推出的“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四季文化旅游活动持续发力,让该县多个村庄吃上旅游饭,实现了农旅结合、让村民致富增收的目标。

据统计,2017年,昌江全县接待过夜游客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8亿元。今年1-8月,昌江全县接待旅游过夜游客63.36万人次,同比增长6.5%,实现旅游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