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枫下村—敢问将军踏马何处来?

枫下村分枫园上和枫园下

枫园上为刘姓

枫园下为马姓

今天主要介绍马氏

01汴水家声远,扶风世泽长

枫园下马姓乃战国时名将赵奢之后裔,赵奢因善谋略,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为“马服君”。其以"马服"为姓,第三代子孙后裔把“服”字去掉取单姓为马姓,封于马伏,故以马为姓。后迁扶风茂陵(今陕西省)。

一村一史枫下村—敢问将军踏马何处来?

至汉代后人马援因战有功,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后平交趾。今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一带)之乱,又加封为新息侯。北宋时传至马直北,居汴京(今河南省开封),时金兵南下,马氏几经迁徙,至广东省新会。

一村一史枫下村—敢问将军踏马何处来?

因此,马氏族人便以“汴水家声远,扶风世泽长”来作宗祠楹联,意在追本溯源,铭记家族先贤荣耀,鞭策后人奋进向上。

马直北曾孙地龙公迁入枫下村的历史渊源,据记载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为避战乱。1227年,适元兵南下攻宋,马地龙只身逃走到凤凰洞乌鸦塘(又称双塘,在今枫园下西头村后)。

二说是被凤凰洞风景所吸引,于是携夫人冯氏、阮氏从江门新会金紫街至此开基发祥。

地龙公定居枫下村后,便以养鸭子为生,着力耕作,创立基业,繁衍后裔。由于人烟稀少,到处荒芜,山溪坑河纵横,鱼虾丰盛,养鸭无需饲料本钱,生活很快改善。

有趣的典故:

最早在枫下村定居的氏族并不是马氏,而是陈氏。北宋真宗年代出生的陈氏入粤始祖陈軧(即陈彦约),原本是保昌的县尉,后因军务路过凤凰洞一带,见山形“白鹤饮水”,认为是风水宝地,于是辞官携子女来此定居,并命名为凤翔社(即现在的枫下村).

02马氏大宗祠

马氏大宗祠是枫下马氏一族发展壮大的见证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马氏先祖几代人的修葺,方成今貌。

一村一史枫下村—敢问将军踏马何处来?

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后代,第七世孙、第八世孙的先祖开始筹划发动村民集资、捐资建村祠堂。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了第一进和第二进祠堂。为了发展的需要,第九世孙、第十世孙的先祖承前启后,再接再厉地扩大了祠堂的建设规模,增建了第三进和第四进祠堂。“四进”祠堂是由祠门和门楼、二门、享堂、后堂构成,与“三进”相比多了后堂,更具规模。说明当时枫下村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村祠堂设堂号为“金紫堂”,以纪念祖先从金紫街而来,对联上书:“金色辉煌传后代,紫微正照旺丁财。”

03枫下村马氏将军

马氏大宗祠在显眼的地方至今还挂有两位将军的画像,一位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赵奢,另一位是枫下村马氏后裔、清朝将军马易生。马氏一族多出名将。“马革裹尸”、“闪电战”等词语出处皆与马氏将军有关。

据《中华马姓大存》,赵奢就是马氏始祖,本姓赵,战国时期的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奢原来官位并不高,只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一位主管征收田赋租税的低级官吏。由于秉公执法的胆气才能和以国为重的远见卓识,受到平原君的器重,推荐给赵王。赵奢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因而也有了施展自己更大才能的机会。后在阏与之战中一战成名,是谓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

枫下村马民希15传人马应魁,字易生,号福庵,生于明神宗万历己未年三月二十三日,诰赠刘氏夫人为淑人。

易生壮年时适清兵南下,乃投入行伍,随军转战于广西西江一带,参与平定吴三桂的战役,作战时善谋略,常出奇兵,善战常胜,人称福将。为清军屡建功勋,从行伍升为水师游击,又升为香山参将,再升为广西永宁参将,后诰封为广西怀远将军。

易生临死时嘱曰:吾死,尔等扶柩归枫园下原籍卜葬。但其二夫人刘氏已定居邕宁,不愿扶柩回广东枫下。于是刘氏只是派人持讣告于枫园下人,同时于易生灵前设两具棺材,一模一样。待枫园下人到来时,刘氏指二棺曰:此二具棺材,一为将军遗体,一为将军衣冠及遗像,你等任选一具回归祖籍,一经指认不得后悔。枫园下人随选一具,刘氏即雇船派人随同枫园下来人将棺材运回。

及至,族中老人们认为几十年来未见过易生,今遗体既荣归故里,当揭棺让族人瞻仰。既揭,只见一幅全身肖像覆盖其衣冠(朝服)及白银。只好择龙井村(今新南村)燕子归巢阴地葬之。其遗像则由亲属保管。至今已275年,遗像尚完整无缺、色彩鲜明。

其墓于前几年被不法之徒盗挖,事后其后裔(即易生元配所生的后代)去墓地检视墓中得一个长宽各21厘米的石盒上书易生的生死年月、官衔及山向、实地银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