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教授的這個技能,一直持續自我管理的你沒學到真的可惜了

成甲教授的這個技能,一直持續自我管理的你沒學到真的可惜了

“ 反思日記 ”是每日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我們每日為了檢測自己當日的所思所行所為是否有做好,都會採取反思的方式,覆盤當日的一切行動。

我個人之前“ 反思日記 ”的寫法是羅列當日的所有重要事件,看看今日事件是否有完成,完成的劃勾,未完成的劃叉,然後總結未完成的事件是因為什麼而未完成…

用簡易的對錯來描述當日事件,只是適當關注以及總結未完成原因,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完成,之前的認知讓我對覆盤的概念就只能達到這種程度。

現在看起來蒼白而無力,沒邏輯,沒理論,最重要的是這個覆盤對自己之後所做的任何事情並沒有任何好的提升,同樣的錯誤還是會在原地打轉。

顛覆我對“ 反思日記 ”的內容寫法是最近看的一本書籍,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一書,裡面清楚的描述了反思的做法,也否定了我之前的所謂的反思,證實了我那只是簡單的總結而已。

成甲教授的這個技能,一直持續自我管理的你沒學到真的可惜了

反思不是總結。總結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深入的分析,而反思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

我之前所謂的覆盤在這句話上得到了驗證,僅僅只是簡易總結,並沒有深入分析,更是沒有做到真正的反思。

想要做好反思就不得不提文中做事的順序以及反思的順序這兩個觀點。

所謂做事的順序是先做出假設,然後採取行動,最後產生結果。這裡所謂的假設是指我們所有的觀點和結論,本質上它們都是一個假設。

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決策其實都是在自己當初的假設下做出的,針對一個事件,我們得出觀點和結論之後,會根據這個觀點和結論去思考,如果重來我會怎麼做這件事,我又會怎樣定下下一個事件。

那這跟反思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們對事件本身的假設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那麼我們接下來的事件極有可能又是無意義。做好反思的意義就體現於此。

所謂反思的順序是先觀察結果,然後探究原先的假設,最後反思校正那個假設。什麼意思呢?先觀察我這個事件的結果是怎麼樣的,然後去研究我當初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果,最後根據研究的結果又去改變定計劃的方式方法。

為什麼反思的流程是觀察結果,研究結果,最後又根據得出的結果進行下一個結果的預測呢?因為結果不等於事實,而結果想要接近事實取決於之前的觀點和結論的好壞。

由此在“ 反思日記 ”中從多方面深入探究結果是唯一且重要的事情。

有沒有反應過來,對一個事件的認知有多深,完全是看你在反思的時候怎麼去研究它,因為你的深入研究,你對認知的理解可能又會不一樣了。

我現在是怎麼做“ 反思日記 ”的呢?

  • 我今天做的不好的事情是什麼?
  • 我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 如果重來我會做哪些改進?
  • 根據這個分析對下一個事件我該怎麼設定?

這裡說一個我自己通過寫“ 反思日記 ”發現自己知識誤區並做出改正的小例子。

今天第一次遇到了個任務,寫篇偽原創的800字娛樂稿子,稿費8塊錢。我當時的想法是“ 原來文字這麼不值錢 ,這活兒不接也罷…”,然後作廢,沒接這個任務。

在這件事情上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對待事件的態度不對,不積極,反而產生了消極的想法,就像成甲老師說的,“ 大多數人看到問題就是問題,心態積極的人看到問題,全是機遇。”

如果我換個想法,這事兒的結果就會不一樣,本身我目前在各個平臺上都還是新手,作為新手寫東西是還沒有收益的,但是接個單子也是在練習寫作,還能將就把錢給掙了,我怎麼就拒絕了呢…

所以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不要反駁,自己的文字目前本身就一文不值。

我要做的是練習自己在各種框架下的寫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挑戰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