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看公路交通工具——汽車

說到公路交通,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車。雖說我在美國僅待了十幾天,但是幾乎是天天乘車上路,所以我可以說對美國汽車的狀況略知一二。


在汽車的總量上,我無法準確回答,但是從美國道路的擁堵方面看,我感覺與中國頗有幾分相似,在市區附近車輛比較多,在遠郊或跑長途,車輛就會顯得稀少了。

在美國看公路交通工具——汽車

美國TESLA

在美國看公路交通工具——汽車

美國TESLA電動汽車

美國汽車的檔次,可能比中國的高,但是這種情況只是少數,在美國能看到的車型,幾乎在中國都看到過。據說就小車而言,日本車在美國的擁有量較高,我在路上看到的德國車、美國車也不少,還見過少量的法國車、韓國車。除了沒見到中國產的車,在美國道路上見到的小車幾乎和中國的差不多。

在美國看公路交通工具——汽車

美國的大貨車品牌有歐洲的也有美國的,但是產地基本是美國的。而中國的大型貨車幾乎全是中國產的。只不過美國的大型貨車,主要是長鼻子的大型櫃車,車上裝的多是大型超市的貨物;而中國多是平頭高箱的重型卡車、罐車、商品混凝土攪拌車,拉的不是礦產就是建築材料。

在美國常見到一些看上去還比較新的小車,車身卻留有明顯的刮痕、撞痕,車主似乎對此並不在意,長期置之不理。開始我不理解,在美國有人說車撞了只要保險賠付了就行了,只要不影響行駛,就不修了。還有一種說法美國出口的是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口的是世界各地低端的商品,這些商品的技術含量低,許多發展中的國家都能夠生產,因而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產的便宜美國就進口中國的,印度產的便宜美國就進口印度的。所以在美國大部分商品並不太貴。可是美國工人的工資高,任何東西只要用了美國人工就價格就會大漲。開車刮刮碰碰誰也難免,由於美國汽車修理價格不菲,人們就會覺得不大划算了。打個比方說補漆,用漆1美元,另加人工費100美元。你一聽這價格就會來氣,還修什麼修,下回撞了一塊修吧!下回不撞就不修了,留著作紀念。

在中國對修車的理念則與美國不同,中國的車是家中的大件,高檔車的車主,颳了、碰了心疼不說,一定要修理、美容恢復原樣,即使是多花些錢也在所不惜。像我這樣的退休工人花幾萬買個車,更是當做寶貝,一旦颳了、碰了必要精心修整,以維護其良好的形象。當然事有例外,如果你買個二手、三手車,車本就不值個啥錢,加上車的外觀早已傷痕累累,多刮一次無所謂,刮就颳了修不修吧。

中美汽車狀況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國情不同,國民的經濟基礎不一樣,因而汽車在家庭的重要程度不同,由此產生的思想理念也不同。

或許等到中國人的收入再增高些,或許能在美國看到中國產的汽車時,到那時汽車小刮小碰後,中國人也不會太在意了,就好比如今中國也沒人再天天擦拭自行車了,中國人的一些習慣就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然改變。

為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再高些,為了我們的產品走向世界,中國人再努力些,再加把勁,讓我們期盼的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