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40年来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光明日报》13日刊登署名“宣言”的文章《改革开放天地宽》指出: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中国融入广阔世界,让世界发现新的中国,即便是最固执的“西方中心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和世界已经前所未有地融为有机整体,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号巨轮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开足马力、劈波斩浪,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40年来,改革开放赢得了人民富足、国家强盛,更为中国号巨轮在复兴的航程上树立了决心和信心,为人类进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案。

在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小编特选出一些和过去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相关的书籍,和大家共同勉读。

1

中国改革三部曲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中国改革三部曲》是吴敬琏三本重要专著的结集,不仅完整讲述了中国改革故事,更是他对中国改革问题思考的系统呈现。

《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着眼体制,探讨为何及如何建立真正的竞争性市场体制。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一本宏观经济学大作,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中国经济与改革过程。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着眼转型,探究为何要转型及转型未能取得成效的原因。

《中国改革三部曲》主线一以贯之,所论问题承前启后,层次递进,彰显对中国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媒体评论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从没听说不靠竞争机制就能使经济繁荣、就能实现现代化的。《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的关键含义,我个人认为就在这里。

——薛暮桥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得主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新一代的经济学学生以及教师、学者、政府官员、商界人士和中国一般读者的范围。这本书可以为真正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读者提供一幅全面的、有见地的、有学术价值的当代中国经济之图画。据我所知,如此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是前所未有的。

——青木昌彦 斯坦福大学教授

吴敬琏教授所写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这本书以著名经济学家敏锐的专业眼光和丰富的经济学、历史、哲学和现代技术的专业知识,从广阔的国际视野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和转换问题,将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也将是一部在中国经济学宝库中留下重要位置的书。

2

中国经济指南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本手册主要涉及中国经济的18个主题: ①经济制度史; ②清朝与当代; ③中国计划经济; ④经济改革历程; ⑤经济增长与发展; ⑥人口; ⑦劳动力; ⑧消费与投资; ⑨宏观经济政策; ⑩收入分配与贫穷; 农业;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 对外贸易; 外国投资与中国对外投资; 银行与金融制度; 法律制度; 能源与环境政策; 未来增长前景与经济制度。这些章节都是由专业的人士撰写的。各章节中的材料紧贴现实,语言平实。本手册对于想了解中国经济的专家和学生都非常有用。

媒体评论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领导层决定恢复经济改革。1992年,中国将市场经济确立为改革的目标。全面改革启动,1993年之后取得了突破,1997年后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到20世纪末,中国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然而,中国的改革并未完全成功。国有部门仍然占据着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实际上,中国实行的是“半指令、半市场”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经济与社会问题增加,中国在未来方向上再一次面临着历史性的选择。

——吴敬琏

3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逻辑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必然的?

宏观政策的当务之急是减税?

政府拿走的比我们的可支配收入还多?

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继续刺激将导致中国经济长期萧条?

要回答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就必须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真实逻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非常活跃的一位学者。近年来,韦森教授将他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和研究形诸笔墨,撰写了大量观点鲜明的文章。本书是相关文章和访谈报道的结集,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分成上、中、下三篇,分别对应中国经济的现状、应该采取的宏观政策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

媒体评论

怎样理解中国经济卅余年来的强劲增长和近期阶梯式减速的深层原因,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在众多的名家解读中,韦森教授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逻辑》可谓独树一帜。他把中国的经济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不仅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还研究了近现代经济发展史。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他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既然1978年以来中国从一个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才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只要不改变这一前进的大方向,从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并不值得忧虑和恐慌。重要的是采取正确的政策,特别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建设,那么,各种困难和障碍将会迎刃而解。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4

乡土中国(经典珍藏版)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乡土中国(经典珍藏版)》辑录的《乡土中国》、《皇权与绅权》、《内地的农村》、《乡土重建》和《生育制度》等5篇著作,是费孝通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著作。本书没有按各篇出版时间的先后排序,并取《乡土中国》为总书名,意以其为总纲,可以引领后面各篇的阅读和理解。《乡土中国》虽然是作者在“乡村社会学”讲稿的基础上撰写的,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分析,其广度和深度已高于一个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层面。

5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最权威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新版针对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唱衰中国”论调,专辟一章“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予以驳斥,对*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未来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预测。新版还收入了有关近来热点问题“资本账户开放”与“林张之争”的附录,附录四“我为什么不支持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从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角度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强烈呼声给出不同的声音;附录五“我到底和杨小凯、张维迎在争论什么”以局内人的身份剖析“林张之争”的根源与实质,即有关我国改革道路的选择、经验的诠释和理论的创新,并告知大众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是由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知识储备而得出的不同看法,通过相互切磋可以互相增进。

媒体评论

没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国经济,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去描述这一经济体的根本运行机制。这本书是从一个独特的位置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奇迹。

——巴里·艾肯格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本书探讨了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向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的全球领导者进行巨大转变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属于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关键的问题。林毅夫是最有资格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人。在书中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以及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视角。

——罗杰·迈尔森,芝加哥大学,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本书对中国过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来的超凡成功进行了清晰而富有见地的研究,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

——埃德蒙·费尔普斯,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6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这本书收集了钱颖一在1987年至2003年17年间在中文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18篇文章。这18篇文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连接现代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改革。这本书在2003年首次出版,这次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再版,是为了回顾在中国经济改革历史中,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是如何交织作用的。从时间点上看,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高涨时期。这些文章在发表时,曾有过一些反响,对当时人们思考改革有过直接的作用,对改革政策制定也许有过间接的作用。这本书记录了现代经济学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解读,并且如何被运用于解决中国经济问题,这是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把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分析建立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吴敬琏

7

张五常经典作品:中国的经济制度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中国的经济制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惊人奇迹和骄人成果,完整地阐释了对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作为张五常对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制度潜心研究后收获的精华之作,书中凝结了近几十年来,他长期深入调查和思考的成果。张五常持续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致力于佃农分成、公司性质、合约理论等研究。他从合约约束竞争的角度出发,将中国的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庞大的合约组织,提出了中国地区竞争的特点是县际竞争,并对由县一级行政区划引发的经济现象做了合理且详细的论述。这一分析触及了制度经济学一个没有人到过的领域。

媒体评论

他永远集中于理解一个经济制度为什么会那样运作,而不是以一个经济制度应该怎样为出发点。在分析制度的操作时,他以敏锐的事实观察来支持他的论证。他的作品具细节,有悟性,照亮着他研讨的问题。四十年前跟他研讨我获益良多。

——科斯,诺奖得主

史提芬·张坚守亚当·斯密的伟大传统。六十年代后期起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今天开始被认为是真正的经典了。他用看来是简单不过的传统方法,去处理那些高深莫测的世事,或者是那些被认为是明显的对的流行解释。挥动着自己的魔术仙杖,他打开了新的、又是令人震惊的通道。

——沃因,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

8

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的成书得益于作者和一众同仁30年来对中国土地问题不停歇的调查、思考、研究和记录,尽管调查对象不一,时期有别,但汇集到一起颇能看出中国土地制度的一些本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收入本书的案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农村土地问题,另一部分是城市土地问题。作者采取的是一贯的笨办法: 一手抵近调查。农村土地案例主线围绕集体所有制何去何从和农业经营制度的演化展开,探讨了包产到户以后中国农地制度的成员权集体所有制性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制度实施的效果,以及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服务主体规模化等农业经营制度的收益成本结构与制约。城市土地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南海集体土地上的工业化、郑各庄集体土地上长出的城市、浙江的土地财政与城市化、陕西的以地质押与城市扩张,揭示了以地谋发展模式的特征与问题。

这些鲜活案例的结集出版不仅是作者与同仁为这场不同段马拉松调查所付出的心血凝结,更是记录了充满争议的中国土地改革背后的真实变迁片段。

购买书籍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搜索哦

外图·书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推荐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