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农村少女退学,重蹈父母打工路,回家的路很难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回家是一年当中最有盼头的事情。传统的中国节日春节已经延续上千年了,人们会在春节这一天放爆竹,贴春联,吃饺子,并且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回到家中团圆。虽然说现在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但是一年一度的春运却格外的拥挤。09年一部纪实纪录片《归途列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关于春运和家人间故事。

《归途列车》农村少女退学,重蹈父母打工路,回家的路很难

16年前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妻两人伴随着打工潮来到广州,他们如同其他的父母一样渴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每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家过年。然而回到家后,发现由于长期没有对女儿张琴进行教育,开始变得越来越叛逆。他们教导自己的一双儿女要好好读书,可是张琴却选择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归途列车》农村少女退学,重蹈父母打工路,回家的路很难

在夫妇两人第一年回家后,女儿张琴就离开了农村,追随父母来到广州,偷偷的开始在一家服装厂里面上班。夫妇两人知道后希望女儿可以回去读书,将来才有个好出路,然而张琴用自己的行为向父母两人宣告不。经过一年的光阴,春节又到了,张琴不愿再回家过年,在父母劝说下无奈归家,然而又赶上了大暴雪,从而被滞留在广州站。经过波折回到家后,家人间的矛盾开始越来越尖锐,张琴迫切的希望逃出这个家,他们在除夕夜前,有了真正的大冲突,父女甚至动手。第二年春节后,张琴决定去深圳打工,成为一代新型打工妹。母亲陈素琴害怕儿子张洋如同姐姐般叛逆,放弃工作回家教导儿子。

本片的导演采取纪实的方式,真实跟踪张昌华一家人整整三年有余,向我们讲述了春运的难以及农民工的悲催遭遇。

《归途列车》农村少女退学,重蹈父母打工路,回家的路很难

李白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何曾知晓当今春运才是最为艰难的。外出打工的游子只能趁着春节这种长假才可以回到家中团圆。正所谓春运一票难求。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不得不说,当今我国的发展所决定的。虽然说国家越来越重视城乡的差距的缩小,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大城市充满着很多的机遇,金钱和良好的环境。农村所说环境相对良好,但是世世代代难以与外界进行很便捷的沟通,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不为完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对于金钱的需要。因此人们宁愿去大城市,为了是有更多充足的资金以来实现他们的愿望。从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一线的大城市中进行打工。并且人们对于异地风情的向往和逃离熟悉地方的渴望,更加加剧了春运的难。不得不说当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还是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们长期以来存在“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等等观念,春节又是全中国的一个大规模放假阶段,因此从而春运更难。

《归途列车》农村少女退学,重蹈父母打工路,回家的路很难

其次,电影中多次表明农民工现在在大城市上生活的艰难,他们没有体面地居住环境,可能就生活在十几平米的小隔间中,也没有人们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很多社会报道农民工在地铁等公众场所被人嫌弃或者是农民工被人侮辱。其实这种现象很多都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都是目前人们迫切的呼唤重建道德修养的所在,书读的多,没有什么用处,更重要的是使得小孩子从小养成平等的观念。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因为人无高低优劣种族之分,树立平等待人也是当今我国社会建设的核心。

《归途列车》农村少女退学,重蹈父母打工路,回家的路很难

电影中还想表达一个思想就是教育。农村的思想依旧是读书才可以出人头地,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上也依旧适用,每个人都迫切的让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可以以后考到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意味着有更好的工资以及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人选择。人们从古至今一直都抱有“唯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的观念,其实这种思想更多是由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畸形,中国人口众多,读书子弟众多,那么所能区分人“优劣”的一个凭证就是成绩。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今时代的教育方式,可以这么说,在目前可能应试教育还是相对比较好的。但是其忽略了地区性的差异,就算有特定地区加分政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难以弥补其缺陷的。

虽然说这部电影是由于回家过年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但是其导演用心拍摄为了人们来关注这样的社会问题,靠着人们自我来努力解决一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