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今天是8月23日

农历七月初二

也是24节气中的处暑

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民间说,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而对于人体来说,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和饮食上应作相应调整。

虽然很多人,知道秋天需要调整饮食作息。但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于是,今天健康北京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李峻,来给大家讲讲~

秋天应养肺,吃对食物很关键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的观点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喜润勿燥,而秋天干燥,容易损耗津液,所以秋季养生,应该“防燥养肺”。

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抵抗力容易下降,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容易伤风感冒,还可能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尤其是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

每到秋季,到医院来的呼吸道患者增多,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咳嗽、少痰等症状,儿童因为自身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

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因燥邪首先犯肺,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调养肺。

秋天总的饮食原则是减辛增酸。减辛,就是少吃辛味食物以防肺气太盛,如少食葱、姜、蒜、韭、椒类等辛味之品。增酸,即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增强肝的功能,抵御过盛的肺气。如番茄、柿子、李子、山楂、橙子、柠檬、桃、猕猴桃等酸味食物。

应季的水果也是好的选择,如鸭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还有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中记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芝麻类的食物,滋阴润燥,以利肺脏保健。

防秋燥,还应多喝水重保湿

秋季天干,很多人会出现口角干涩、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症状,甚至毛发脱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这都是“秋燥”的表现。

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

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在秋季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毫升左右水才能保证一天的需要。但有些人白天喝的水已经够多了,可仍照样出现嘴干唇裂等明显的干燥症状,怎么办?除了多喝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

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花或养鱼,有条件的家庭可选用空气加湿器,把空气的湿度调高,空气一湿润,皮肤的感受、呼吸道都会比较舒服。平时也可选用保健食品辅助,如适量的西洋参、燕窝、沙参、石斛、玉竹等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处暑季节,睡眠可以适当增加

根据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夏天白天长,睡眠时间短一些,到了秋天,尤其秋分过后,白天渐渐变短,黑夜变长,人们的睡眠时间也应该长一些,以收敛阳气,养足阴气。

所以,进入秋季,应该比夏天多睡会,睡眠时间适当延长半小时到一小时,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秋季,锻炼、冷水浴可以搞起来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不愿意出门锻炼,而过了处暑,天气一天天凉下来,其实是个锻炼的好时机。

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老年人可以多增加散步、慢跑、练舞、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中青年人可以增加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甚至开始冲冷水澡,增强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预防感冒。

今日处暑,秋季养生要调整食谱和作息哦~

不过要注意的是,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另外,登山也是秋季户外运动不错的选择。它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处暑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秋季咳嗽,都是肺火惹的祸?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以为是上火,就吃点祛火的药,其实这可能是“吃错了药”。

秋季咳嗽,患者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釉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等,一般是阴虚内热。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上火,其实是因为体内的水湿少了,导致火热上扰,出现“上火”的症状。

这种情况的治疗应该以滋阴润肺为主,这跟夏季常常出现的“实火”咳嗽还是有区别的。这时如果能够养阴润燥,咳嗽便会有所缓解,而如果用大寒大凉的药物,很容易损伤正气,导致阴阳两虚。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为主,分风寒、风热、风燥之不同辨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如果是感受外邪为主者应该祛邪止咳;如果是本体内虚为主者应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同时,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辅以健脾、疏肝、益肾之法。

健康北京下周将推出的关于秋季咳嗽分类及缓解治疗的详细科普,如果您备受秋季咳嗽的困扰,敬请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