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补齐“一公里”

乡村医生人手一台健康一体机,村卫生室按照规范“六室分开”,山上的村卫生室迁到山下……今年,宜秀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双基提升工程,大大提升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健康扶贫战略补齐了“脚下一公里”。

农村就医条件提升

9月30日上午,在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卫生室,几名患者正在吊水,医生杨肖鹏正在用新购置的健康一体机为病人测量血压。

“过去上门问诊,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必带,也只有这3样功能,要做心电图、血糖等等则要转至上级医院做。健康一体机包含了所有功能,并且可以拎着就走、上门服务,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带来便利。”杨肖鹏说。

现在,虎山村卫生室2名医生已实现健康一体机人手一台。除新增健康一体机外,在卫生室,诊断、治疗、输液等处置室也在今年8月经过布局改造,按照规范实行“六室分开”。

为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今年,宜秀区安排126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双基提升工程,用于提升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进行卫生室标准化改造,购买健康一体机,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等。

在杨桥镇仓房社区三官庙路口,今年8月新投用的社区卫生室改变了过去多年居民就医困难的局面。卫生室医生胡寿平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起为仓房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那时的卫生室离得很远,在石塘咀,居民要走5公里路,很少有仓房社区居民找到那里看病。

“因为社区内没有卫生室,过去看病,一般就近到镇卫生院,也是很远的,尤其像我家在山里,看病跑一趟很麻烦。现在卫生室就设在社居委边,很方便。”正在吊水的居民刘红莲说。

利用双基提升工程资金,社区提供场所,在社区中心位置建设了新的社区卫生室,胡寿平说,现在每天都有十几人来看病,许多人改变了“小病拖、大病扛”的思想。

花山村原卫生室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没有一条路可让车子开上去,房屋也已成危房,七八十级台阶让患病群众望而却步。在本次双基提升工程中,花山村在村干道上村部边新建一个300多平米的标准化卫生室,将大大提升当地村民的就医条件。记者采访时,新的村卫生室正在建设,预计10月底完工。

健康一体机使用、远程心电会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今年以来,宜秀区卫计委组织乡村医生200余人次进行相关培训,各乡镇卫生院针对医疗安全、公共卫生、健康脱贫等重点工作,组织村医集中培训60余期。软硬件提升,同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贫困患者更多福祉

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在致贫原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病,不仅增添了家庭经济负担,还丧失了收入来源。

在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中,贫困人口除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外,2017年,健康脱贫兜底“351”及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项目也纳入省民生工程。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省内医疗机构产生的合规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等综合补偿后,在县域、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自付费用分别实行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封顶,超过部分由政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自付医药费再按80%给予补偿。至此,该区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已超过90%。

2014年起,宜秀区开始实施上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通过胃镜点染色技术,能及时发现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细胞并镜下剥离,可将上消化道癌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年5月,杨桥镇仓房社区69岁居民王付玖在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筛查中被发现胃部有一个早期肿瘤,此前,他多年胃部不适。发现早期肿瘤后,王付玖在我市一家3甲医院住院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并持续治疗,早期肿瘤隐患基本消除。今年8月,他再次住院进行肠手术。前后花费近4万元,因享受351政策,他个人自付4600多元。

五横乡虎山村四民组67岁贫困户余双喜,自身患有脑梗及高血压,妻子吴小林也患有慢性病。今年,吴小林因冠心病及肺炎在我市多家医院及五横乡卫生院住院4次,共需花费62000多元,个人自付仅4200多元。

吴湾组65岁贫困户邓翠珍患糖尿病已有三四年,过去每月吃药要花费400多元,因为儿子还在读大学,药费负担不起,由兄弟姐妹帮助给付。现在每个月吃药,已经不用花钱了。

邓翠珍还签有家庭医生,每月村卫生室医生上门量血压、测血糖,进行健康指导及科学用药,一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健康扶贫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为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包括贫困人口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

自去年1月起,宜秀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区内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实行个人自付“零收费”制度,贫困人口经“351+180”综合医保保障后,剩余个人自付部分由医疗机构全额垫付,个人零付费,贫困人口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