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已經很少有補課現象了,爲什麼還有很多人認爲小學肯定要補課?

盛世愚人詩詞


我媽是50~70年代的廣州市某小學校長,她說:

那時候,寒暑兩假期間,班主任老師要對本班每個學生家庭普訪一次。都是老師在課後或者晚上上門家訪的,還要做“家訪記錄”交給校長/教導主任檢查,家訪記錄要交學校存檔。那時候家長與老師的感情很親密,家長很尊重老師。哪有像現在的老師把家長召到學校來告狀訓斥的?

那時候,老師十分愛護學生。課後老師要落街巡小組(幾個學生集中在一個同學家裡複習做功課)老師會逐一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還要指導小組課後活動。那時候的學生很乖,很自覺,互相幫助,出現很多好班幹。這些班幹長大了很多都成才擔重任。

成績稍差的同學,課後會被留堂(留在學校),任課老師一對一的輔導,重複再教不懂的不明白的課程。那時候,學生餓肚留堂,老師也一樣餓肚留堂,很多時,補課學生回家了,老師才得吃上午飯。那時候哪有收錢補課的?

節日時家長送點小禮物,老師都會婉轉拒收,哪有像今天開口要錢索物的?

哎!今時不同往日了。我媽說,只希望好的傳統能夠發揚光大。


伊曼卡


你在哪裡看到小學生很少補課了?

我家附近有兩所小學,小學周圍,密密麻麻的課外補課機構一字排開,一到下午放學,不少培訓機構的老師舉著牌子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多少孩子前腳剛離開學校的教室,後腳就踏進了培訓班的教室,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週末,這些課外培訓班就更熱鬧了,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一波接一波,進入培訓班。我在想,在城市裡,還有幾個孩子沒有上培訓班,沒有在校外補課?恐怕真的很少了。這是一個教育焦慮的時代,別以為現在小學沒有升學考試就輕鬆了,但競爭依然十分激烈,因為一些重點中學,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所以小學生校外補課的現象,其實真的十分普遍,每年花數萬甚至十多萬給孩子補課(含興趣班)的家庭,不少。

童年?對了,我們會時常聊起這個話題。那些年,下課之後,校園內,到處孩子們玩耍的身影,條件簡陋,但歡樂不可少。放學之後,天地都是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總有玩不厭倦的遊戲。但現在,在城市裡,這樣的場景真的越來越少了。不少孩子在課外培訓班度過了童年的絕大部分時光。我有一個朋友,孩子讀小學三年級,一直在為孩子要不要上校外培訓班補英語,補數學而糾結。據瞭解,孩子班上絕大部學生都在課外培訓班補課。最終,他還是屈從於現實,給孩子報了一個數學培訓班,一次上2個半小時的課。他說,別的孩子都在拼命跑,自己的孩子如果還慢悠悠地走,會被別人家的孩子遠遠拋下的。

現在的孩子,讀書真的很不容易,有不少人感嘆,現在的孩子真的太苦了,這是事實的一部分。給一點童年給孩子吧,真的。


途蟲的百味人生


其實小學階段的補課是最嚴重的

誰說小學很少補課啊,現實是小學階段的補課現象最嚴重。小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多,相對來說也並不難,平時時間又比較多。每天放學才四點,週末又是休息兩天。看上去特別輕鬆對吧,也符合教育部關於給中小學生減負的倡導。然而,家長們並不這麼想,雖然學習輕鬆,但是後面面臨小升初,初升高等,小學學不好可不行;學這麼簡單更不行,所以懂的家長一般要送孩子去補習,文化課程方面一般是加大難度,甚至大多數的去學習奧數,藝術課方面就類別非常多了,常見的舞蹈、鋼琴、武術,演唱等;語數外,再加藝術,補習的類目比高中生多多了。嚴重程度也是排第一的。

目前教育背景下需要補習

周圍的人都在補,你家孩子能做到不補嗎?同時補課的結果是無形中影響學校裡的教學,例如老師講一個問題,大多數同學都在補習時弄懂了,老師就不講了。而沒有參加補習的同學若弄不明白,則會深受影響。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目前教育最大的現狀:應試教育,雖然素質教育喊了多年,但應試教育這個大背景一直是沒有改變的,孩子終將面臨考試,考試決定了很多重要的時刻。小升初決定了初中的學校、中考決定了高中,以及高考的成績,高考又影響大學,影響後半生四十年。這一系列的影響,都是通過考試體現出來的。在此背景下,焦慮情緒向下延伸到小學階段,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小學生補課了,實則是教育背景與家長焦慮的體現。


學霸數學


事實完全相反。今年我市教育局進行過一次小學生上的補習機構的調查,我孩子班裡45人,只有3人該學期沒有補習(語數英任何一科)。高考以分取勝的模式沒改,大學名額粥少僧多,家長都不想孩子落後他人,所以給孩子補習很正常。好多孩子也是學得不情願的,補習讓孩子少了戶外活動時間。家長經濟負擔加重,下班或休息天還要花時間帶娃去機構,回來還得督促娃做習題鞏固。


偶不是機器人


教育局從這學期開始要求放學後延遲一節課時間寫作業,能寫多少作業?回來還有好多家庭作業,何來減負?人家補課一個星期一兩課,現在好小學三四年級6點20放學,中午還在校吃飯,比上班還累,一天多少小時呀?


牛牛145122781


坐在教室裡的學生,哪種人最難受?不是成績好的,是差生。試想想如果你是差生,是個什麼情況?想學好,反應慢半拍,基礎又差,這種人品德很容易出問題,在學校只有混日子。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是焦慮的,補一下,多學一點,對娃娃是一種安慰,對自己是一個交代。哪怕將來考不起理想的學校,但問心無愧,至少我曾經努力過。有的專家反對這,反對那,那是火炭沒有落到自己腳背上。


人品付了錢


真是不出家門不知天下事。居然說現在小學補課少。你看看現在那裡學校小學補課少了,現在都是滿補,不然跟不上人家,現在小孩都在補課,你不補哪跟得上別人。好的學校現在都是看成績,你可以不補,但學校標準在哪裡,不改變學校標準,就不可能杜絕補課現象。


塵埃77874822


少是少了些,很多從公開轉為暗中啦。你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些有老師住的地方,到了禮拜六禮拜天或者假期,總有學生來的。這很難說是老師的錯,有家長是希望老師給孩子們補課,為什麼啊?希望有人在假期把孩子們統領一處,即學了知識,也免得孩子們瘋玩,玩出事才難得收拾。


蒼狼068


不好印象不是一天行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消除的。起碼三年看成效。。昨天看一通報。兩個教師18天收費3萬多。懲罰就是1年內不能評優。。。這種自罰三杯能起到多大效果還得用時間來檢驗。。


A薩沙


啥?你確定你孩子讀小學麼?你確定北上廣深的小學生不補課?你確定一線城市的小升初很簡單?你確定大部分家長都不讓孩子補課自由發展?貌似都不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