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沒有外戚和太監亂政?那只是運氣好!不信問問慈禧太后

清朝之所以沒有出現太監和外戚亂政現象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清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頂峰他們根本無力威脅皇權,二是大部分清朝皇帝雖然昏庸無能可是卻比較勤奮讓他們沒有機會亂政。

其實一開始清朝皇帝的權力還是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很大制約的,後來清朝皇室通過設立內閣、南書房和軍機處等方法一步步加強了君主集權,特別是軍機處的設立使得中國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在明朝朝以前皇帝的權利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宰相等大臣的制約,而明朝雖然廢除了宰相制度可是後來的內閣首輔性質上和宰相其實是差不多的,因此清朝以前的皇帝權力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宰相或者內閣的制約,而清朝軍機處設立後則真正成為了沒有宰相的朝代。

像殿閣大學士等人雖然被人稱為宰相可是在權上根本就不是這樣,軍機大臣也只是跪受筆錄執行皇帝命令而已,而且這些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都有很多位,所以清朝時期大臣們根本就一點都無法制約皇帝的權利,索額圖和年羹堯等外戚們也無法例外不可能做到大權獨攬。

清朝沒有外戚和太監亂政?那只是運氣好!不信問問慈禧太后

至於清朝太監為何沒有亂政同樣是因為清朝皇帝徹底限制了他們干政的權力,清朝皇帝鑑於明朝太監干政的歷史教訓制定了非常多的規定扼殺太監干政的可能,不僅規定官階不得超過四品而且非奉差遣不得出皇城,總是無數的條條框框把清朝太監嚴格限制在皇城之內無法為非作歹。

而且清朝也沒有像東廠和西廠這樣的太監掌管的特務機構存在,這樣太監們即使獲得格外的恩寵也沒有自己的勢力,自然也就難以亂政危害國家和朝廷了,因此整個清朝都沒有出現比較厲害的太監。

比如慈禧太后寵信的太監安德海一度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可是在慈禧太后讓其下江南採購物品途中,卻被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以沒有聖旨擅自出宮的藉口給處決了,而慈禧太后對此也毫無辦法只能乾瞪眼,然後不得不再提拔一個李蓮英來服侍自己了。

清朝沒有外戚和太監亂政?那只是運氣好!不信問問慈禧太后

其實清朝沒有出現太監和外戚亂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雖然大多比較昏庸無能但是都還算勤奮,明朝以前之所以會出現皇帝大權旁落現象,要不是因為皇帝年幼要不就是因為皇帝比較懶惰。

而明朝時期的制度實際上已經可以很好的杜絕太監和外戚亂政的可能了,只不過後來因為許多皇帝根本就不理朝政,於是就給了這些人亂政的機會,比如萬曆皇帝就二十幾年不上朝也不填補國家幹部的空缺,導致國家空轉日益衰敗,而有些人竟然還要誇他會治理國家。

至於清朝皇帝其實大多都是一些平庸甚至是昏庸之輩,比如道光皇帝在遭受鴉片戰爭的恥辱後竟然沒有做出任何的改變,而欺上瞞下的賣國賊清朝宗室奕山竟然也沒有被處死,以至於他在當黑龍江將軍期間簽訂《璦琿條約》又一次出賣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這樣一個內不能處置奸逆外不能發奮圖強抵禦外辱的皇帝不是昏君又是什麼?

清朝沒有外戚和太監亂政?那只是運氣好!不信問問慈禧太后

可是這樣一個昏庸的皇帝恰恰又是以簡樸和勤政著稱,而清朝像他一樣比較勤政的皇帝並不在不數,比如雍正皇帝就堪稱是中國皇帝中的勞模,所以清朝自然就難以出現皇帝大權旁落太監和外戚亂政的現象了。

然而清朝卻出現了和以前朝代一樣的後宮干政現象,慈禧太后趁其子同治皇帝年幼的時機實現垂簾聽政,而清朝祖制也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規定,所以說到底清朝之所以沒有出現太監和外戚亂政的現象,是因為幸運的沒有出現這樣的契機,否則契機一到一樣會出現太監和外戚亂政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