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東漢後期,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兩大集團相互傾軋,鬥爭慘烈,使得社會民不聊生。在二者鬥爭的過程中,士大夫也被捲入其間。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一、外戚、宦官的鬥爭

東漢自和帝之後,統治日漸衰微,外戚和宦官的勢力過大,影響社會安定。外戚、宦官之間的鬥爭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時期:和帝至桓帝時期。

第一回合是漢和帝和宦官鄭眾合謀誅殺竇憲。漢和帝最初即位時,由母后竇氏主政,竇憲作為外戚權力過大。因此在漢和帝掌權之後,聯合宦官鄭眾誅殺竇憲,將竇氏一族除去。鄭眾也因功被封為剿鄉侯,官至大長秋,並且可以由養子襲爵。從此,開了宦官可以封侯,養子可以襲爵的風氣,宦官開始了弄權之路。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第二回合是漢安帝和宦官李潤、江京二人廢除鄧隲。和漢和帝一樣,安帝初期也有母后主政,導致鄧氏權力過大。因此安帝親政後,聯合宦官剷除鄧氏力量,封二人為侯。

第三回合是漢順帝和宦官孫程等人殺害閻顯。閻氏在漢順帝初期掌握大權,立北鄉侯為皇帝,在其死後,宦官孫程等十九人誅殺閻顯,立太子為順帝,這十九人也因此封侯

第二時期:桓帝至靈帝時期

第五回合是漢靈帝時期,宦官曹節等人誅殺竇武。第六回合是漢少帝時期,宦官張讓等人誅殺何進。這兩次同前四次一樣,宦官幫助皇帝誅殺強大的外戚,宦官也因此能夠封侯,掌握實權,逐漸造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在外戚和宦官爭鬥中,前期主要是外戚掌握實權,壓制宦官。後期宦官勢力逐漸強大,到靈帝時達到了高峰。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二、外戚勢力的興起

外戚,就是皇帝母親和妻子的家族。西漢時期,外戚專政,導致王莽篡國。東漢吸取教訓,不斷的採取措施打擊外戚力量。但是在漢章帝時期,對待外戚的方針有所松化,使得外戚勢力日漸強大,威脅皇權。

外戚在於宦官的爭鬥中,需要得到有力的支持者和同謀者。因此,他們不斷的設法讓家族中的子弟佔據重要的官職,提拔同姓官員,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然根錯節的政治關係鏈。

但是外戚和宦官之間勢如水火,卻也有相互勾結的情況。如漢安帝時期,鄧太后即用外戚,也重用宦官。只是,這種情況並不能改變兩大集團之間的對立。

此外,士大夫雖然屬於不同的政治集團,但是有的人身上兼有士大夫和外戚的身份,如竇武、馬融等人。馬融既是明帝馬皇后的侄子,同時也是經學大師,可見其權勢之大。外戚和士大夫兩個集團之間相互連接,使得外戚集團有較為廣闊的社會基礎,贏得良好的聲譽。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三、宦官勢力的興起

東漢時期,皇帝普遍重用宦官,尤其是和帝以後,宦官開始封侯,造成宦官專權現象出現。從此,宦官和外戚之間的鬥爭此起彼伏,從未停歇。宦官和外戚一樣,也通過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員,來培養勢力。

因為宦官出身較低,文化素質不高,因此他們喜歡結交士大夫,來提高自己的身價,彌補不足。

士大夫之中的一些墮落者,也不避名聲與宦官結黨營私。

此外,由於宦官主要靠皇帝的寵幸才能掌握大權,成為一個權力的暴發戶。因此,在他們成功之後,往往會露出他們貪婪、殘暴的本質,不斷的欺壓百姓,導致東漢後期土地兼併問題越來越嚴重,造成社會動盪不安。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四、士大夫勢力的興起

士大夫主要是通過選官制度才能進入政局之中,他們的生命是遊移不定的,政治地位也是不穩固的,他們主要扮演著為統治者所利用的角色。

而在東漢末期,外戚和宦官爭鬥日漸激烈,士大夫階層也開始出現了分化。他們一部分人泯滅良知,投靠外戚集團或是宦官集團,成為他們爭鬥的幫閒,也有一部分人堅守儒家忠君愛國的心念,奔走呼號,雖然遭到壓制,在在所不惜,這就形成了東漢時期獨特的士人之風。

而士大夫中,投靠不同集團的,常成為鬥爭的棋子被殺;獨立不倚的,則避世不出;剛直不阿的,奔走呼號,不避危險。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間的如何鬥爭?

總之,在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的爭鬥中,士大夫掙扎於其中,投靠不同的集團,或是保持清高品格,奔走呼號。在桓帝以後,士大夫逐漸依附外戚,反對宦官。後來,又逐漸形成一支獨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