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将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

2020年我国将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

交通运输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

2020年我国将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

西南交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

10月13日上午,第六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铁建设,此次论坛不仅汇聚了国内高铁研究学者、高铁龙头企业,还邀请了外交部前老挝大使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共同展望中国高铁发展。

活动现场,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介绍了目前中国高铁在世界的发展情况。据了解,目前中国高铁的运营规模居世界第一,日均开行2000余对,服务于4纵4横干线网,正向8纵8横大网发展。在高铁种类上,目前中国共有35种型号的动车组,涵盖160~350公里等级,运用于既有提速、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产品谱系。而随着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发运营,中国高铁的综合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而具体到备受关注的磁浮交通,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透露,我国将在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样车。“目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电磁辐射问题备受关注,其实电磁场的测试表明,车内外的磁场都明显低于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其辐射比电吹风还小,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中国高铁怎么“走出去”?全国人大常委、交通运输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认为,首先,高铁走出去应切合国家区域的大战略,如一带一路战略等;其次,高铁走出去不能功利化,“人们对国家的认知大部分是通对国家制造的产品的认知”,因此需要加强中国先进装备制造,打好组合拳;而基于轨道交通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完备的系统产业链,翁孟勇指出,轨道交通走出去还可以发挥技术体系的整体优势。

据了解,今年是西南交大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高铁“走出去”论坛。对于未来论坛的着眼方向,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认为,可从走出去的“风险”、如何提升中国高铁行业国际化综合竞争力、如何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建设、如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四类问题做深入探讨,“应对、规避、管控和化解高铁‘走出去’的多重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同时,发挥中国高铁行业的整体优势和高铁产业链集成实力,全面提升国际化综合竞争力,形成国际级产业力量;此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市场运作、多方共建、行业联合协同机制的形成,进一步优化高铁‘走出去’具有针对性、突破性和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倾斜政策和配套政策;另外,通过高铁‘走出去’积极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晓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