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利潤王」寶座上的奧祕

對各界來說,作為全國著名房企中國恆大(3333.HK),本身便自帶熱度,近日更是動作頻頻、喜訊不斷,不僅在美國《財富》世界五百強榜單上排名一飛沖天成功晉級第230名,而且以20億美元強勢入主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正式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強勢拓展高科技產業,在8月6日更是發佈逆天“成績單”,半年淨利520億淨負債率環比降三成,核心業務利潤超546億,均創下行業歷史之最,穩坐“利潤王”寶座!一時風頭無兩。

事實上,今年房地產整體環境並不樂觀,隨著調控持續深化,融資渠道一再收緊。目前,已有十幾家房企債券發行中止,房企資金鍊壓力大增,多家上市公司出現債務違約事件,甚至不少房企陷入破產邊緣。

然而恆大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達125%以上,核心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比增長100%以上。受此利好影響,恆大股價開盤後持續大漲,漲幅最高超27%,收報於25.25港元,領漲香港內房股板塊。

利潤大漲也推動恆大資產負債表不斷優化。目前,恆大淨負債率由去年末的184%下降到130%以下,僅半年時間便大降三成,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大幅下降近七成,成功兌現降負債承諾。

記者注意到,花旗、瑞信、海通等多家國際投行表達了對恆大前景的看好,並上調目標價最高至40.8港元。瑞信發研報表示,恆大目前動態市盈率僅5.6倍,估值極具吸引力,且公司盈利實現持續高增長,去槓桿收效明顯,重申“跑贏大市”評級。

這不禁讓人好奇,在當下行業債務違約不斷、資金鍊受壓的背景下,恆大是如何突破重圍,實現一馬當先?

“三低一高”經營模式下兼顧全環節精品

今年年初,許家印宣佈“新恆大”到來,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以及“三低一高”經營模式,即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

據瞭解,恆大在要求“三低一高”的同時,仍堅持大力打造全環節精品。其中,恆大要求項目施工單位必須為全國前十強,所用材料均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園林環境均按豪宅標淮設計,並通過配套先行、升級物業服務、完善售後等措施,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為老百姓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精品住宅。並憑藉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2015年推出無理由退房舉措,開創行業先河,讓購房者消費權益得到更完善保障,目前剛好是恆大“無理由退房”三週年。

此次恆大業績創下歷史最佳,足見“鐵血手腕”許家印的戰略前瞻性以及他所帶領的整個恆大團隊的強大執行力和匪夷所思的成本控制能力。

回報社會才是恆大最好的“業績”

相對於良好的經營數據來說,如何更好地回報社會才是許家印最看重的“業績”。他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企業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多解決就業、多繳稅、多創造社會財富;另一方面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投身慈善公益和脫貧攻堅。

正如許家印一貫“言必行”的作風,恆大成立至今,將大量自身盈利投入到公益慈善和脫貧攻堅。2009年上市以來,恆大累計納稅1827億,並解決就業220多萬人,此外恆大已累計捐款100多次達113億,派出2108名扶貧隊員已幫扶畢節30.67萬人實現初步脫貧,到2020年還要幫扶72.46萬人穩定脫貧。

越來越多經濟學家認為,衡量企業價值最重要的指標不再是營收或利潤,而是社會責任。企業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才能實現基業長青。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盈利能力的不斷提升,恆大將為脫貧攻堅和慈善公益貢獻更大力量。

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懂感恩、知回報的企業註定會在大眾喜聞樂見中實現穩健發展,成為社會的一隻有力臂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