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老照片带您走进北大荒华丽转身为北大仓的励志岁月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北大荒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


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每刨一镐,把泥水溅起老高,人都变成了泥猴。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无蹲坐之地,只好边走边吃。出征归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

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稻米、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什么是北大荒精神?这便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