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林黛玉初到贾府,按礼仪除了拜见贾母之外,还应该拜见两位舅舅。后文不讨人喜欢的邢夫人,表现得很是热情:“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相比之下,去拜见贾政时,先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坐着吃了一会儿茶,又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才见到王夫人,显得倍受冷落,被“晾”了。

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再联系王夫人见到林黛玉,简单交代一句贾政不在家,然后就是长篇大论叮嘱或者警告黛玉别沾惹宝玉,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王夫人在此时已经替几年后才进京的外甥女宝钗留下位置,唯恐黛玉跟宝玉发生爱情了。

这结论简直叫我放声大笑。一来古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的意志几乎不占分,反而爱情是“不才之事”、是“作怪”、是极大的丑闻;二来黛玉进贾府才六岁,宝玉大她一岁才七岁,王夫人替七岁的儿子摒挡婚姻对象,这“深谋远虑”也太深远了吧?

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不是警告黛玉,不是冷落,不是“下马威”,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会让黛玉“晾”在旁边等半天?这还得从黛玉拜见贾赦说起。

拜见外祖母之后,再拜见两位舅舅,是礼仪,不可错乱。贾母命人带黛玉去拜,邢夫人主动提出自己带着,虽然是对黛玉的热情,但也应了后文贾母说的一句话:“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邢夫人跟婆婆关系一般,不愿在婆婆面前多呆,所以找个理由就想离开。

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和邢夫人形成对比的是王夫人。邢夫人离开时“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她们走了,王夫人又返回去陪侍贾母了。

黛玉在邢夫人的屋里没有久留,更没有吃饭,就回到“正经正内室”来见王夫人了。这时候王夫人还在贾母那里呢。老嬷嬷们带着黛玉“进东房门来”,因为这里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地方。黛玉在这里吃茶的时候,有人去给王夫人报信,王夫人才赶回家来接待黛玉的。

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王夫人没有直接进黛玉坐着的东耳房,而是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等着黛玉过来。这也不是冷落黛玉,而是因为黛玉此行是拜见舅舅贾政,所以转到贾政起坐之所。

有人奇怪王夫人为什么事先不说明贾政斋戒不在家,也好省了黛玉和她自己一番奔波,于是推测王夫人是特意这样安排,以便有安警告黛玉别去“沾惹”宝玉。这又是不了解古代礼仪制度弄出的笑话。

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初来乍到,拜见舅舅是礼,不可或缺。即使舅舅不在,或者不予接见,也要到他的住处走一遭,否则就是失礼。至于是否真的见面,倒在其次。就像后文赖尚荣做了官,受到赏赐后“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在门上磕头,受礼者根本看不见,这头磕得有何意义?但还非磕不可,宁可这边磕头、那边专门转告。

黛玉也是这样,不管贾赦贾政是否在家,也不管他们是否出来见面,到他们屋里走一遭,才算是拜见过了舅舅。在贾母处一定向邢王二夫人行过礼了,但也得到居住来,也算正式拜见了舅母。王夫人明明已经见过面了,也还得匆匆赶回来见黛玉,才算礼仪周全。至于急急告诫黛玉别去“沾惹”宝玉,倒不是针对黛玉一个人,而是出于对儿子的深刻了解(不是理解),知道宝玉一定会为这个“神仙似的”妹妹着迷,因而作出的未雨绸缪。

第一次上门就被晾,王夫人为何冷落林黛玉?

古代的礼仪,在今人看来是匪夷所思,在当时却是通行的法则。正如炕上明明有两个座位,王夫人也再三让她上炕,黛玉却只肯挨着王夫人坐,也不肯坐在“东边上首”,因为那是贾政的座位。又如贾母吃饭,明明“已有多少人在此伺候”了,却一定要等王夫人回来才“安设桌椅”,一地丫鬟老妈子,偏得“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当到今天,那就是折磨虐待儿媳妇,而在当时,却是基本的规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