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 我千里迢迢前往支教,你騷擾偷拍支教女老師
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7月23日,一篇由江蘇南京大學彩雲尖山支教隊在網絡上發佈的公告,一石激起千層浪——

支教隊自7月13號到達被支教小學後,出現多起女隊員被當地遊民騷擾事件,包括言語騷擾、行為騷擾、偷看換衣、偷內衣褲等。7月22日,支教隊放低遊民申某偷拍女隊員洗澡,並將偷拍視頻傳播。

支教隊無奈之下,只得提前結束了支教計劃,匆匆“逃離”了支教地點。

根據媒體報道,支教隊抵達山頂小學支教,向被支教小學的165名學生每人捐贈了一個愛心包裹,包裹裡有一個書包、一雙鞋、一件衣服,原計劃支教時間為21天。

對於在網絡上引發巨大輿論影響的支教事件,發生地鎮雄縣人民政府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官方回應——

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通過官方回應我們可以確認兩件事:

一、騷擾事件屬實,相關部門已經對當事人進行了處理;

二、當事人系未成年,最終未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 貧窮≠善良,貧窮≠淳樸,貧窮≠理所應當被同情
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窮兇極惡,這一成語的願意是極端殘暴兇惡。

但是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這一成語有了全新的解釋:秉持著我窮我有理,光腳不怕穿鞋心態,由窮而橫,由橫而兇,最終朝著極惡的方向發展。

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財富往往和為富不仁,窮奢極欲掛鉤。尤其是前幾年媒體報道的一些富二代、官二代違法犯罪案件,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而對於窮人,人們則往往更容易產生先天性的同情憐憫,甚至直接把落後的鄉村當做樸實善良的代名詞。

會持這一觀點的人,往往都是並沒有真正見識過貧窮的山村,真實的生活狀態是什麼。這裡,推薦大家去看一部名叫《盲山》的電影,講述出女大學生白春梅被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被解救的故事。這部影片,生動鮮活地刻畫了貧窮帶來的從來都不是樸實善良,而是愚昧與殘忍。

貧窮≠善良樸實這一點,不僅僅在中國,放眼世界同樣適用。非洲足夠貧窮了吧?大量的原始部落,還處於人類進化的初階階段。在這些部落,還在延續著對年輕女性進行割禮的殘忍習俗。

印度足夠貧窮了吧?種姓制度堅不可摧,出生即定三六九等。下等人不把認命當命,每天遊手好閒在街上瞎逛,盯著本國和外國的年輕女性,時時刻刻準備著實施強姦。且在其思維中,認為女性被強姦是理所應當。

  •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治不好也沒法治:窮病
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近日來《我不是藥神》熱映,其中假藥販子說了一句刷屏網絡的經典語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沒法治。”

這話有錯嘛?除了憤青以外,多數人恐怕都會對這句話深有感觸。雲南偏遠山區支教案件反映出的當下社會現狀是什麼?是部分貧困地區已經深陷入了貧困的惡性循環。

因為貧窮,所以根本意識不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孩子年紀輕輕,尚未成年就已經學“壞”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繼續為人父母,將貧窮和無知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下一代,然後孩子繼續保持貧窮。

國家和政府會源源不斷撥下扶貧款,然後這些扶貧款到了當地貧困人群手中,因為根本不知道如何妥善使用資金,所以很快就將扶貧款用完。自身不具備任何自力更生和脫貧技能,扶貧款項成為進一步助長其懶惰的溫床。

而來自於經濟發達地區有理想有責任心的人千里迢迢前往支教,試圖通過教育改變當地孩子的落後思維,給其人生一個看得到未來和遠方的機會。結果,被當地已經“壞透了”的一些人百般騷擾,為滿足自身的一時淫邪之慾不擇手段,卻不知此舉將很可能徹底斷送了當地孩子未來的人生希望。

支教老師都被騷擾侮辱,這樣的地方,未來試問誰還敢去?誰還想去?誰又還有信心幫助你?

  • 扶貧的第一剛性條件,是脫離貧窮環境
南大支教女隊員洗澡被偷拍,這世上只有窮病治不了

為什麼一直以來中國的扶貧工作做得如此費力、艱難,卻又效果不明顯?

就像是政府可以出資給貧困人群蓋房子,可以直接給貧困人群發錢。但是,如果不從根本的思維上斷了他的窮人觀念,錢很快會被花光,房子也可以賣掉繼續揮霍。沒有積極正向的人生觀,結果就是坐吃山空。

想要真正改變一個出身貧窮,周邊全是窮人環境的窮人實現脫貧,那麼最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脫離他所在的貧困環境,遠離他身邊的一堆窮人。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人成長或墮落的加速器和放大器。

那些看得見凌晨三四點風景的人,基本都在北上廣深。為什麼在貧困山區,從來每人天天凌晨三四點起床?因為他們起床了也沒事做,難不成這個點起床去務農?顯然不可能。只有在高速運轉的平臺與環境中,人的勤奮和努力才會激發。因為只有在這一環境中,勤奮和努力會持續換來正向的激勵與鼓舞。任何動物,都需要驅動力。

在偏遠山區務農,年收入3000的人,和在大城市裡做最最簡單的工作,月收入3000的人,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他們的差別只在於,他們腳下站立的土地不同,他們平臺基於他們的附加值也就截然不同。

脫貧的最高效方法,一定不是就地補償扶貧,這樣大概率上只會越扶越貧。只要將其遷徙至相對發達的地區,並將扶貧款用於其生存技能的培養,以及其下一代的教育,才有可能使其真正意義上脫離貧困,改變命運。

但是強制遷徙這事兒肯定政府不會做,能不能自我意識和覺醒,然後主動遷徙,才是決定窮人下一代有沒有機會不再貧窮的核心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