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 濟陽成了「網紅」

這個國慶 濟陽成了“網紅”

這個國慶假期,關於濟陽的新聞頻頻刷爆朋友圈,讓剛剛撤縣設區的濟陽迅速成為“網紅”:10月1日,濟南市濟陽區正式掛牌,新濟陽微信公眾號率先發布,點擊率3萬+,各大媒體轉載,群眾紛紛點贊;安瀾湖公園正式開放,黃河大堤公園加快建設,新老城區各添一處休閒公園;最耀眼的還是56米的文體廣場巨型噴泉,激光、投影、水幕有機融合,每天晚上吸引近萬人觀看……

這個國慶 濟陽成了“網紅”

對標中心城區

濟陽越來越有“城市範兒”

當清晨的馬路開始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澄波湖內卻鳥叫蟲鳴,花香沁心,一片寧靜;午後,忙中小憩的上班族們可以在安瀾湖公園覓得一處安靜平和;結束一天的繁忙,市民們攜家帶口來到文體中心廣場,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觀賞著千變萬化的噴泉表演,心情愉悅而舒暢……

修剪一新的綠地,高大挺拔的行道樹,環境優美的公園……在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區認真對標中心城區標準規劃建設,特別是近年來一處處嶄新的公園不僅勾勒出完整的綠色生態格局,更讓濟陽變得越來越有“城市範兒。”

“我是從朋友圈裡看到這個消息的,過來一看沒想到人那麼多,不愧是網紅噴泉,比十五花燈節都熱鬧。”已經連續來了3天的市民張先生說。張先生口中的“網紅噴泉”就坐落在文體中心噴泉廣場,佈置在直徑56米圓形水池中。該噴泉最高可噴56米,共計1600餘套設備,其中氣爆噴泉80套,噴水瞬間產生爆破聲,踩點音樂節奏,節奏感強,氣勢雄壯;氣動水膜128套,採用空氣作為動力,空氣推動水快速形成水膜,結合512燈具實現瞬間的絢麗跑動;花籃噴泉12組,孔雀開屏噴泉12組;噴泉噴頭採取數字化控制,使噴頭在一個面(一維)或兩個面(二維)做弧線運動,可以組合成多種動態效果;不鏽鋼水下燈具1000套,將512控制協議運用到水下燈具中,實現了對燈具的單點控制,使得燈具與噴泉的演繹實現單點同步,營造出更多的氣氛。特別是噴泉首次在濟陽運用了最新的激光、投影等舞臺表現手法,集合到噴泉演繹之中,通過聲、光、電、水、影等綜合方式將我區的歷史文化和未來展望相結合,寓意啟航的濟陽區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奔向輝煌的明天。

除了文體中心的網紅噴泉熱鬧非凡外,國慶節開園的安瀾湖也成了市民休閒的又一場所。據瞭解,安瀾湖公園佔地面積5.8萬平方米,景觀分為遊覽體驗區、河岸景觀區、中心湖景區和湖濱景觀帶。主要景點有沿河景觀、疊水瀑布、景觀橋、溪水平臺、濱水長廊、景觀環廊、噴泉、八景文化園等。安瀾湖公園的音樂噴泉也備受矚目,主要包括玉柱擎天、大鵬展翅、孔雀開屏、鮮花怒放、向心圓搖、一柱擎天等六個造型。

這個國慶 濟陽成了“網紅”

新城的文體中心和安瀾湖備受矚目,老城區的黃河大堤健身公園也即將開放。黃河健身公園總體呈現一軸兩帶、三節點四廣場的結構,一軸指大堤景觀軸,兩帶指西側面向老城的花帶及東側面向黃河的林帶,三節點指休閒活動區、運動健身區、雨水收集區,四廣場指黃河文化展示廣場、濟水碼頭廣場、黃河治理和改造廣場和黃河農田景觀廣場。其中黃河文化展示廣場建設有濟陽八景之一“柳岸行吟”主題景牆和主題雕塑,並配備有眺臺、樹池坐凳等基本設施。濟水碼頭廣場依靠原有的古渡口為基礎,把入口牌坊、黃河地雕、碼頭地雕、景觀石柱和木棧平臺等元素巧妙的融合,再現當年“大河平野正窮秋,羸馬羸僮古渡頭”的奇景盛況。黃河治理和改造廣場上最具特色的莫過於“九曲燈廊”,暖色調的燈光映襯著四面景牆,讓市民深刻感受大禹治水、賈讓“治河三策”及當代黃河治理的魄力。黃河農田景觀廣場位於場地北端,以廊橋和景牆為主要結構,廊橋圍合農田景觀,結合眺望臺,近處模擬景觀與遠處一望無際的農田交相呼應,並介紹有黃河流經地域景觀特色。

這個國慶 濟陽成了“網紅”

留住鄉土氣息

農業有看頭有玩頭有吃頭

9月23日,山東省暨濟南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濟陽舉行,曲堤黃瓜、黃河大米、富硒西瓜等眾多濟陽“元素”紛紛亮相,這不僅是濟陽農業發展豐碩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濟陽農業優勢特色的宣傳推介。

這個國慶 濟陽成了“網紅”

與黃河南岸的城區相比,黃河北岸的濟陽區更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和特色,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綠油油的麥田,新鮮的瓜果蔬菜,以及泥土的芬芳,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為此,我區依託獨特的農業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努力走好有看頭、有玩頭、有吃頭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積極打造濟南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後花園”。

“國慶假期帶著孩子來濟陽玩了兩天,孩子玩的都不願意走了。我們採摘了黃瓜、葡萄,下水挖了藕,在農田看了收割水稻場景,看了黃河、去了澄波湖,還在濟陽品嚐了垛石驢肉、劉家羊肉,在濟陽真是有吃有喝,環境又好,還不堵車,下次放假還要帶著孩子來玩。”家住黃河南岸的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區以黃河風貌帶、徒駭河風景帶和澄波湖旅遊區的“兩帶一區”為突破點,以發展農業旅遊觀光為重點,重點開發黃河觀光遊、溫泉度假遊、農業休閒遊、民俗文化遊、工業體驗遊等“五大主題旅遊活動”,以旅遊大項目輻射帶動,以“踏青、賞花、休閒、採摘”為特色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同時,規劃建設曲堤聞韶田園綜合體、仁風盧蘭田園綜合體、垛石慢城田園綜合體、新市花谷田園綜合體等四大田園綜合體,通過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綜合體的建設,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多業態融合發展,加快了農業農村的發展步伐。

國慶長假,仁風鎮楊家村濟南子乾生態農業綜合體也格外熱鬧,“很多近郊的遊客都來這裡玩,大家在這裡採摘富硒葡萄,還可以休閒垂釣、現磨麵粉、吃農家飯,遊客來了玩的吃的都很盡興。”園區負責人說。

富硒西瓜、曲堤黃瓜、黃河大米……這些優質特色農產品一直是濟陽響亮的農產品品牌。我區緊緊“圍繞產業抓特色、圍繞特色抓基地、圍繞基地抓品牌”的思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逐步建立起仁風富硒西瓜、曲堤黃瓜、垛石櫻桃西紅柿、回河番茄、太平西瓜、崔寨香瓜、濟陽街道黃河大米等一大批知名農業品牌,建立起“一鎮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農業生產格局,全縣大棚總數達到10萬個,不僅成為濟南的菜籃子,農產品也暢銷全國50多個城市。(來源:新濟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