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理70」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2015年12月30日

「學習論理70」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貫穿中華民族精神從古至今的一條極其鮮明而清晰的主線,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緊緊圍繞著這一主線發展和豐富,各種民族精神現象也都建立在愛國情結這一共同點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廣大留學人員要繼承和發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做愛國主義的堅守者和傳播者,始終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努力方向,自覺使個人成功的果實結在愛國主義這棵常青樹上。”

在我國,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完善是個長期的過程,它是數千年來中華各族兒女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忠誠,也是各族兒女對祖國統一的精神支柱。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所有人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指引下團結一致,凝聚發展,不斷創造中華民族的先進文明,維護祖國的統一。愛國主義體現出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應把國家、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建立起個人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愛國主義從總體上決定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根本性質和特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巨大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命脈和根本,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幸福源泉。“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9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新時代,我們黨肩負著領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也承擔著引領全體中華兒女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思想之中,把愛國主義精神宣傳教育納入黨的“兩學一做”常態化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中。同時,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也要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族群眾對黨和政府最直觀的感受來自身邊的黨員、幹部,來自經常打交道的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因此,黨的基層組織要立場鮮明、創新手段、持續有力地推進愛國主義精神進基層、進民心,全體黨員幹部要持續加強愛國主義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活動,通過制度建設、宣傳教育等途徑,推進全體黨員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為各族群眾樹立光輝榜樣。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強化國家認同。我國地域遼闊、民族多元、人口眾多,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因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各族人民的關鍵因素就是不斷提升各族兒女對國家的認同。對愛國主義精神的提煉,要建立在讓各族人民自覺遵守和自覺認同的基礎上,它是一種集體觀念,最核心的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此外,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尤其注重將強化國家認同與促進民族團結有機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有利於保障我國的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因此,不斷提升全國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是我們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深入研究並廣泛宣傳這一理念,讓全國各族人民都真正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也是各族兒女在數千年的文化融合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牢不可分的集體;要對各地區、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規範和管理,使其成為宣傳禮儀禮節的重要平臺,並進一步宣傳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要利用各類國際賽事,不斷提高國家的榮譽感;要提高學術研究的質量,對國家認同這一領域開展更加深入地研究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意識。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愛國主義是國民教育中的重要課程。首先,我們要在國民教育的各個階段通過各級各類教材、載體和途徑,開展不同形式、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及研究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其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對研究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要以一種具有研究性的、思考性的方式開展,以期達到更深層次的教育效果,讓學生髮自內心的崇尚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其次,要對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開展不同的愛國主義教育,並貫穿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愛國主義精神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重大意義,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社會階層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時要採用不同方式。青年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關鍵群體,所以必須依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在文化領域,文藝工作者要學習好、宣傳好愛國主義,用好的作品和藝術引導人民,將愛國主義融入到文藝創作中,使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人心,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在科技領域,科技工作者要堅持愛國奉獻精神、工匠精神、發揮科技優勢,創新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用科技工作者身上具有的愛國主義傳統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等。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以實踐為依據。愛國主義精神要有一定的產生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社會實踐。不管愛國主義的表現形式如何、具體內涵又是什麼,追根溯源都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如今,培育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要以當今中國國情為依據,以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前提,而我國現階段最重要的實踐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此,我們要始終堅持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的主題,將愛祖國、聽黨領導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實踐的指南,堅決地與一切有損國家主權、安全的行為作鬥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尊嚴;將愛國情懷、創新精神、世界眼光相結合,為實現民族的興旺、社會的繁榮、國家的富強貢獻力量。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內蒙古黨校 曹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