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抱書本,等於用功讀書嗎?

(初中生逛景區一路悶頭背書)

其實,在心仔等一眾老師們看來,

這種學習方式其實沒有太大必要,

因為,常抱書本≠用功讀書

是否常抱書本在手,

也並不是“學渣”與“學霸”之間的距離。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孩子的班裡有沒有那樣的學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遠釘在課桌上讀書做題。,但考出來的成績卻永遠在中下水平。

常抱書本,等於用功讀書嗎?

這似乎很奇怪,他們如此努力,為什麼成績、做事總是不好呢,問題究竟是出在什麼地方?

心仔認為,

最大的問題在於你是否在進行重複勞動

記得原來上學的時候,有一個同桌,別人學習的時間他也在學,別人玩的時間他也在玩,但是成績一直不是很好,他總說自己腦子慢。

有一次考完試,我看他在寫什麼東西,我過去看了一眼,發現他把錯的題,一字不差的抄到了本子上。

我問他:“為什麼每道題都要抄呢?試卷上不是有麼?”

他非常認真的說:“不行啊,試卷太多容易亂,一本錯題集複習起來方便。”

並且一臉學習方法優良的表情,似乎站在勤奮和道德的制高點。

我再說:“這些錯題的原因你研究過了嗎?”他疲憊的說:“我現在哪有時間研究這個,等我抄完再說吧!”

常抱書本,等於用功讀書嗎?

而反觀那些看似輕鬆,但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們會說:“錯題我先研究為什麼錯,概念不清、思路錯誤還是馬虎。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錯誤的回憶當時的思路,正確答案的思路是什麼。以後同類的題是否都是一樣的思路。只有特別有價值的才會抄下來。”

這就是“努力”和“重複勞動”的區別

重複勞動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環節中,努力是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環節中。

知識的世界猶如浩瀚大海,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決定著風帆的大小,決定著學習效率,決定著前進速度。

如何擺脫重複勞動的陷阱?

常抱書本,等於用功讀書嗎?

要擺脫重複勞動,首先要堅持做最有價值的事。

開始做事前先確定目標,先問問做這件事是要達到什麼效果?

如果想不清楚,就先花時間搞清楚,不要因為時間急就匆匆忙忙地開始。

想清楚再開工,永遠比匆忙開工再推倒返工要省時間多了。

其次是要持續思考,反覆探索,勤覆盤勤總結。

沒有人可以一直不犯錯,只是重複勞動的人不停地跌入同一個坑裡,花大量時間辛苦爬出來。

真正努力的人每跌倒一次,都要研究自己為什麼掉進了坑裡,再花時間研究以後怎樣才能不掉進同樣的坑裡。

在反覆的思考摸索中積累出的經驗,與從不思考只靠反覆犯錯的血淚教訓培養出來的經驗,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常抱書本,等於用功讀書嗎?

在壹心壹學校的教育法則裡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一直是培養重點。

壹心壹的老師們,在幫助學生釐清知識要求、知識結構、知識脈絡的同時,更加註重課堂注意力、預複習情況、做題方法的培養,獲得終身學習、幸福一生的品質和能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