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点映就破亿,微博大V推荐度高达100%,"我不是药神"这无疑是一部绝佳的好电影,患者的生活百态五味陈杂,都在在电影里如数被还原。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海报中的“我不是药神”几个大字,气势如竹,颇有魏碑遗风之感…将药神和书法结合起来,这令我不免想到一个人,古今集"书法、医学"二者于一身的大成者,他就是傅山。他的书法成就不必多言,他的医学在中医药史上更是有着"大师"级的地位。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在"医学人物"中,收入上自传说中的岐伯、黄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蒲辅周,上下约5000年,共收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仅有一人,即傅山。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在近代书家中,陆维钊、诸乐三,以及国学大师马一浮也都旁通医术,他们书写的方子,赏心悦目之余,也不免令人惊叹古人的学识。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陆维钊

(陆维钊所书药方陆维钊先生的药方手迹世间仅此一件)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诸乐三

(诸乐三所书药方,诸乐三先生以书画名世,而他本人就是中医科班出身的。)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马一浮

(马一浮所书药方马一浮先生精通多门学问,看病自然也是很在行。)

书家开的药方,字迹优美,情理之中。而在中国的古代名贴里,更是不乏"药神"的出没!

王献之——《地黄汤帖》《鸭头丸帖》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地黄汤贴》图

地黄汤乃一中药名,乃是妇人所用之药,有治疗妇科疾病之功用。王献之所书的《地黄汤帖》中记载了新妇服用地黄汤的功效及其担忧。其中"地黄汤"为一种中药名。而在这个贴中,对于研究王献之的书法,也是有着突出的价格。王献之书风较端严,而《地黄汤贴》虽然是行书,但字字稳健,它奔放自由的《鸭头丸帖》与结字分明的楷书《玉版十三行》之间作为风格过渡的中转,在书家心目中有很高评价,从宋初《淳化阁帖》将此帖收入以来,历载刻帖不计其数。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鸭头丸帖》图

王献之所书的另一个《鸭头丸帖》也与养生有关。《鸭头丸帖》全帖两行十五字,谈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可见,应当是有人服用过此丸,但感效果不好,因此告诉王献之情况,王献之服后,觉得果然如来信所说,所以回信约这位朋友明天聚会并将求教。

《鸭头丸帖》作为王献之传世名品中第一精品,向我们展示出一种绝然有异于王羲之风格的新的气度,从欹侧欹斜的结构、连贯流畅的气势、多取侧笔、枯湿交替的线条,将作者那种圆润、自如、舒畅、一气旋折的情绪抒发出来。

张旭——《肚痛贴》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肚痛帖》

人称"颠张"、"张长史"、"饮中八仙"的张旭,代表作就是这肚痛贴。鼎鼎大名加之这有趣味性的代表作,更是令人想探究其中的奥秘。张旭在肚痛难忍之时挥笔书写了肚痛帖,帖中言及"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於术。"医术记载大黄汤有治肠痈利便之效果;於术,即白术,性尤驯良,是中药浙八味之一。《肚痛帖》乃狂草精品,字如飞瀑奔泻,细笔如丝,连绵直下,气势连贯,波澜壮阔,是后世为之拍手叫绝的绝佳之作!

蔡襄的《脚气帖》

蔡襄书法大多正楷,而《脚气帖》别开生面,则为行草书,帖中记载蔡襄自四月以来,受脚气病困扰,与朋友信中诉说。信中所谓"脚气"不是现指之脚癣,乃维生素b1 缺乏症。蔡襄帖中的"不辞北行"即用法泻之,乃古方也。此疾对他的生活影响极深,以至书法名帖《脚气帖》由此而生。蔡襄之书法在博采古法的基础上,对笔法深有创造。他对古体章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脚气帖》

草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涉猎,而《脚气帖》中就有蔡襄章草笔意的体现。他在通篇连绵中加入停顿之点,调节行草作品中一贯的快速节奏,更显高古,可见蔡襄对古法的吸收与发挥。

苏轼的《覆盆子帖》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覆盆子帖》

作为一代文豪以及书法宋四家之首,苏轼对养生学也颇有研究。苏轼与杜沂、孟坚父子交好,多与其郊游,《覆盆子帖》中有"令子一相访"抑或指孟坚。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断此帖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但"令子一相访"实指何人,有待商榷。而所说的"覆盆子"为中药材,人多为采摘,以作养颐保健之用。可以看出,苏轼十分重视养生。他还著有《苏学士方》一书,流传至今。《覆盆子帖》的书风上追二王和颜柳,对传统吸收颇深,用笔侧势,行笔厚重,形成丰腴跌宕,深厚朴茂的风格,可说是苏轼行书小品里的典型。

赵构的《养生论》

原来传世名帖里也出过《药神》,比电影《我不是药神》还精彩!

《养生论》

赵构身为皇帝,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其中,书嵇康《养生论》真草篇尤为具有代表性。赵构书《养生论》这一养生名篇,无疑为宋代人的养生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代文人涉及医学编撰文书,热衷养生的风气很是盛行,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这是历代所不能及的。赵构在书其《养生论》时体现了书法中笔性的重要性和艺术美感,推崇个性,趋合宋时尚意书风的审美趋向。而他一心向道,醉心书法,将晋唐的书法奉为圭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刻帖之风。


艺术喵说——每日邀你读文,

这里有最有趣的艺术故事,

最专业的艺术品,直击艺术市场,

深入解读书画魅力,让作品开口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