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和林夕这些现代作词者的水平可以赶超苏轼、李清照吗?你怎么看?

欧珀困了


我们且不论古典词音律是否优美,因为曲谱散失知今也无法考证。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说的只是单纯的就词而言。

我们先不说古人词汇如何,用典炼字的角度。恐怕黄霑,林夕,方文山连民国时的边边都没挨到。


第二古法填词严格的来讲,分轻重缓急,清浊,又分唇齿舌喉等音。从意境来说,东坡词囊括古今,虽然声律不协,但是无论是意境还是还是胸襟这三位都无法比拟。李清照词可谓完美,清丽至极。而把这三位的词作去掉音乐,只按朗读来说,即使目不识丁者一眼也能辨别高下。

最后说一句,提问者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无非是想提高一下三个人的名气而已。不用拿几位大家比了,即使当下网络上写的比较好的词,这三位也赶超不了。


和风小筑主人一诺


乍一看,这题有毛病。让相隔千年、专业不同的人来pk,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再想一层,他们都是文化人,都是有影响的公众人物,有结合点,就可以比较。

林夕是当代著名的流行歌曲填词手,甚至可以说是华语流待乐坛歌词作者圈的教父级人物。林夕是典型的文化人,年方弱冠已是香港中文学会的干事,与人合创过诗刊,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过助理教授,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歌词代表作有《左右手》、《至少还有你》、《红豆》、《侧面》等。

林夕的歌词颇有书卷气,薪续了传统文学的诗意与典雅,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他内在的文学修为,因此,他的歌词歌曲深深打动了一个时代的许多人。



与林夕相比,方文山算是晚辈。我始终认为,方文山是一个极具古典文学天赋和潜质的人,如果生在唐宋,他可能会在千家诗林中有立足之地。他的起点不高,毕业于台湾岛私立的成功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在大陆至多也就是三本院校,但他在流行歌曲作词圈中可以说是一匹年轻的黑马。

当然,论文学成就,方文山的词与宋人之词没法相比,更毋提比肩东坡、易安了,我也相信他或许无法完成一阕依曲牌、按词谱、不出律的古典文学词。但他只是一个流行歌曲填词手,他的专业在歌词,像《七里香》《菊花台》《千里之外》等作品,就文学造诣来讲,也是十分惊艳的。最该被点赞的,就是在他的影响推动下,为中国流行乐坛开启了“中国风”。



林夕也好,方文山也罢,他们都是当代优秀的音乐作词人,他们的作品能为我们这一代人带来欢乐,这就是最现实的贡献。也许再过个三五十年,他们便不为人知,这就是历史大浪淘沙的规律。

即便是有所成,与苏东坡、李清照这些千古才子佳人相比,他们也只是一片浮云、沧海一粟。


抱庸斋主


(原创,我非专业人士,错误难免,请指正。)

方文山、林夕是歌词作者,苏轼、李清照是宋词大家。虽然都是词,都为合乐而生,但区别太大。下面说说两者的区别:

一、创作要求不同

歌词的词,比较随意,没有格式要求,甚至韵律要求都不严,要求语言精炼,层次清晰,能表达出某种感情、哲理、描绘出某种画面,讲述某个故事等。

歌词是一首歌曲的基础部分,但既然是歌曲就得要有曲,要配上音乐。音乐又把歌曲分为主歌和副歌两部分,主歌一首歌曲中高潮(副歌)之前的部分,副歌就是歌词要表达的精髓,通过重复的音乐形成的高潮部分。副歌就是诗词中的精典句子,通过音乐的重复,重点强调词作者要表达的东西,通过音乐的重复和高潮化让人们记住。

而宋词的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形成,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词有严格的要求: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二、创作环境不同

苏轼李清照的词,诞生于宋代,因为唐代的诗发展到了无法逾越的极高峰,文学形式需要改变,这就出现了比诗的表达形式更灵活的词,而词的出现受到社会的追捧,迅速流行并形成文学的最主要表达形式,从宫廷到民间,从官僚到文人墨客,都在填词,苏轼、李清照是众多词人中的佼佼者,属于搭尖上的人物,是大家,其词的高度难以逾越。但它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上的,正象如今的足球,如果有长时间的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出足球大师,而中国足球开展的不广泛,也没历史,所以平庸。

方文山、林夕的歌词,放在业内,算是佼佼者,但当今社会,歌曲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娱乐形式,不是全民写歌词,没有广泛基础,即便能取得一定成就,但高度有限,如果放在文坛,更无法和苏轼、李清照的地位比。苏轼、李清照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方文山、林夕恐怕只被业内承认,百姓没几个知道。

三、创作目的不同

苏轼、李清照填词,不是职业,是兴趣,是有感而发,是浑然天成的东西,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能打动人,能让人产生共鸣,能让人一拍三叹,长久记住,留传千年。

方文山、林夕的歌词,因为他们是职业写手,往往是根据某种要求而写,有为了写词而写词的痕迹,词语的雕琢多于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出现流行一时的作品,但要流传千年,恐不被历史接受。

总之,方文山、林夕是当今歌词界的代表人物,达到了业内的高度。苏轼、李清照不仅达到了宋词的高度,而且是文坛巨匠,千古垂青。

两者无可比性,这是因为时代和社会不同。






无语石1


不请自来。

看了前面各位先生的评论,不敢苟同。

林夕、方文山歌词写的真的很好,起码当代是最好的几位词作者。

东坡先生不是词人,是个诗人!是个诗人!是个诗人!记得李清照对苏先生的评价?所以论填写歌词,苏先生比不过林夕方文山,专业不同。

李易安先生是专业填词的,也是那个时代填词最好的几位词作者。这样讲,李先生与林先生、方先生是相当的,虽然是跨越了时代。

看到有先生问林先生和方先生是否会按词谱填写歌词吗?首先我们不清楚他俩是否会填词?但是他们写词(再作曲)填词(按乐谱)的作品已经影响着华人世界,为什么去舍近求远的去讲究平仄格律呢?

活在当下,唐诗宋词更多的是情怀,不是养家糊口的必须,所以主次切莫颠倒。





荞麦花991


这个问题反映了大家对现代艺术的常见误解。

抛开历史时代,仅从作品本身来说,方文山和林夕是可以赶超苏轼和李清照的。因为方文山和林夕一定学习过苏轼和李清照,而反过来则没有。随着人类文学艺术探索的不断进步,今人的艺术水平是一定强于古人的,除非你承认千百年来人类文学完全没有进步。当然了,这并不代表随便拿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能超过苏轼和李清照,至少需要足够的艺术功底门槛才可以说这个话。厚古薄今是没有必要的。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方文山和林夕的历史地位超过苏轼和李清照。苏轼和李清照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出生得足够早,在那个时代完成这种作品的能力,比现在难度大得多。有句话说得好,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才,而第二个想到的是庸才。凭方文山他们的文字功底,如果去刻意模仿苏轼李清照,当然可以模仿到不相伯仲;但模仿者的历史地位,是不可能和开创者等同的。方文山林夕如果出生在古代,没有现在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人类文字艺术的巨大进步,单凭他们的能力,不太可能达到苏轼和李清照当年的高度。


兔老板


宋代的词当时也是唱出来的,现在不唱了,但是现在把宋词读出来,依然朗朗上口。宋朝能写词的人很多,但大家、作品能够流传下来的可不多,而题主选择的两个人,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直接就找了两个词派的领头大家出来,说真的,想要超过这两个人太难。

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得益于当时文言文的语言凝练,用字很少,但表达的意境却很高、很广,所以传下来的都是精华。

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就是一幅画,你读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这幅画了,一个男人站在墙外,听着墙内佳人清脆的笑声,看不到、摸不着,自己动了情,可里面的女子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一个多情,一个无情。

而方文山的词,因为要作为流行歌曲唱出来,有时间长度的要求,字数非常多,这样的词想让人记住是很难的,比如“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字数太多,铺垫太多,多少年以后,人们恐怕早就忘记了。如果说现代谁的词可以和苏轼、李清照比较一下的话,我觉得也只有毛主席了,毛主席的词真的很厉害的。

林夕这个港独分子,鄙视他。


解忧时间


这个问题不用想!肯定敢不到!

林夕,用他的词把得不到换成了几百几千种说法。我知道你不爱我 道理我都懂 可我就是接受不了!这就是林夕,即使你不爱我 可我还是爱你!我愿意跟在你身后!


方文山情歌和中国风都有,但是都是来自古代的故事,而不是自己身临其境。用现代化的手法把古时候的人爱情心态描写出来。手法之高 之妙 让你佩服感叹

古代人写诗 写词都是即兴而出,并没有模范谁 也没有参考和模仿别人。写的是自己的经历,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用诗词的方式表达。

古代人是即兴发挥而现代写歌词是看了古时候人物的故事而写,请问怎么超过?


就是小耿呀


个人认为:恐怕不能。文化是需要沉淀的,词人的伟大是依托在词的伟大之上的,所谓诗文(当然也包含词,无论古词今词)能不能传诸后世,得过个几百上千年再看。

第一、苏轼、李清照是宋词大家,但宋朝以后就没有人填词了么?依旧有。后世朝代中就没有当时的佼佼者了么?也有,但除了清朝的纳兰容若,谁留下名了?说明后世的词人能在文化史上留名是很难的。

第二,当世的歌曲和古代的唱曲(带词牌子)是有区别的。古代的曲目之所以流传,文词的作用更大一些;今时的歌曲之所以流行,通常是曲(旋律)的功劳更大一点:我们常见有拿流行旋律换词唱的,除了郭德纲,我们见过几个用现成的词换曲唱的?

第三,当代词坛,所谓华语乐坛三大做词人是庄奴、乔羽、黄霑。方文山、林夕等虽也堪称大家,但至少眼下还没达到以上三人的高度。以上述三人,尚不能保证留名于千年以后,方、林等人恐怕就更难了吧?

综上,一家之言,外行乱弹,贻笑大方,还乞轻拍。


风来翰墨香51008135


林夕、方文山比苏轼和李清照强许多。不信吗?试问苏轼和李清照可写得出现代自由体诗或现代歌词?很多人都知他们穿越来也写不出!可是什么事不能一头炕热,再试问林夕和方文山有几篇诗赋,有没有写过或者懂不懂论、说、铭、状、碑、箴、颂这类文体文章,很多人都会说他们干嘛要懂那些?呵呵,俺也以为蹊跷,比啥呢?有啥子可比的呢?就有交叉点的词,歌词也算沾词,林方这点东西能往苏李面前摆?今人或近代人的古典文化水平,在苏李高山仰止跟前,恐怕都会自渐形秽。这样说本人不觉厚古薄今,因为这种问题属于不伦不类。


手机用户山丁子


林夕、方文山是当代歌词作者中的姣姣者,他们的作品文辞优美,韵味十足,颇能打动人心,加上作品传唱度很高,拥有大量粉丝,影响颇大,所以很多人认为可以把他们拿来和宋词比较,甚至认为他们可以承接古诗传统,成为当代的经典。

能带给听众美的享受,与听众有心灵的共鸣,影响一时的歌词,粉丝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可以理解。但要把它作为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拿来与宋词比较,尤其是与苏轼、李清照这样的大词人比较,就不能仅仅看它好不好,美不美的了。

要和苏轼、李清照比肩,我觉得至少要衡量两个标准:第一,横向比,它们是不是能代表时代的最高水平的经典作品;第二,如果是的话,纵向比,它们能不能达到苏轼李清照的思想、艺术高度。因为苏轼李清照的作品,不仅是他们时代的最佳典范,而且一千年来,在诗词上还未有人能和他们比肩的。

横向比,林夕方文山的歌词,要对比的是中国当代最好的歌词和诗歌。我不确定他们的歌词是不是最好,假设是最好的话,他们能不能比当代最好的诗歌,北岛、海子、顾城、西川、翟永明、张枣(恕我不能列太多了)的作品更好呢?显然,他们的作品不能和当代诗歌相提并论。他们的歌词,美则美矣,便于传唱,但艺术、思想的高度深度远远不如这些人的诗歌。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只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品,而不是喜欢的人数最多的作品。所以他们的作品远远不是时代的经典。

横向比不过,纵向就不用比了。因为当代最好的诗人能不能和宋词相提并论,尤其是与苏轼李清照的作品相提并论,还有很大的疑问,就更遑论林夕方文山了。

最后说一句,林夕方文山的歌词确实优美,而且具有一种古典美,有一些古诗词的味道;但再美的诗歌,再美的意境,如果仅仅是对古诗的模仿,它也成不了经典。新的时代,需要创造新的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