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出困境,就要做到「全國農民」是一家!

我們農業的困境,農民的困境今天已經是擺在了明面上的事了。不管誰說,誰寫都回避不了:農村勞動力銳減,今有9961部隊在支撐;農村養老,農村醫療,農村教育,低收入的尷尬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很多專家,學者等都在反覆的思考、研究、論證。但是我們的專家與學者的立足點卻都落在瞭如何提高產量,如何種好地,如何降低成本上……。並且一說,一講就拿出美國的農業,荷蘭的農業,一色列的農業,日本的農業來與我們比對。但說來說去就是沒有把“農民”放在位置上。似乎只要“精準”種植,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量就什麼都解決了。事實會是專家學者們想的那樣嗎?恐怕結果是事與願違的。

因為“農民”的問題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不是農業的問題。解決不了人的問題,或是沒有解決人的問題,其他一切都是空談,都是紙上或是理論上的事情。

我們必須要注意 提高一切技術的前提是人,而不是物;談物而不談人顯然就是一心情願的事情。我們還要注意,我們是我們,我們不是美國或是別的國家。他們有他們的具體情況,我們有我們的具體情況。我們要借鑑,但是借鑑的前提是要把問題的具體實質搞清楚。所有去國外參觀,訪問的專家與學者回來都是這樣一個口徑“人家機械化,人力少,成本小”所以利潤高……。但我就不明白,我們的專家與學者是怎麼想的。既然是專家與學者就是知識淵博,思考縝密。怎麼說出的道理卻是讓一個孩子都不屑呢?我這樣說沒有惡意,只是想不通我們專家的思維而已。

不說別的 就說人家的人用的少這個問題。為什麼就不問自己一句為什麼人工用的少呢?我這樣一說專家肯定會說我腦殘或是腦子進水了,事情就明擺著 還要想那樣低級的問題“機械化程度高”嘛!專家可以這樣諷刺我,但是機械化程度高,那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機械化程度高呢?專家啊,我們也想機械化程度高,可惜造機械的不是農民的事 而是工人與您專家學者的事。這您還要說我腦殘嗎?你們只知道考察,不知道研究,設計,製造,怎麼能說我們呢?還有啊,人家的設備好還廉價,而你們設計出的呢?出門就得修,質量差的沒法說,還出門不認賬;價格呢?高的沒譜。買一臺機器,爛掉了,本都回不來。我們受罪是小,花了時間無所謂,關鍵我們投出的錢不但不掙 還賠,我們敢嗎?我們是貸款買的啊!這個時候還罵我腦子進水了嗎?但這些不是最主要,最主要的是專家學者們可想過人家用人力少的真正原因?我想專家們沒想過。如果想過就不是這樣對比與這樣說了。人家之所以人力少 是因為人家的工業發達,大多數人都在工業上。試問 我們多餘的人有就業的崗位麼?城市還大批量的下崗,就“區區”幾千萬,而農民是幾億啊。您說,您把研究的角度立足在“種植、養殖”技術上,而不放在人上能行嗎?顯然是不行的。

所以專家與學者的方案實行起來肯定會遇到極大困難的,也許還會因此而更使得矛盾計劃。

………

我們黨和政府也會再思考與研究這個問題的,比起那些專家要全面縝密。從國家越來越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就可以折射出國家對農業的重視!

儘管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但現實還是很嚴峻的。農民的生活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我們農民自己也在思考出路!

簡單的思考與行為就是放下耕地外出打工!

我們很多有思想的農民不但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也在為我們整體出路而思考……。我不知道大家思考的結果怎麼樣。但根據網上查閱與瀏覽,似乎沒有一個好的方案……

我也長時間想這個問題,想來想去,認為我們要走出困境,就一條“全國農民是一家”!

我說的很簡單。我這樣說大家也會覺得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起來就不會是一個簡單的事了。很難,非常難!

我堅信,只要全國農民走到一起來了,我們的出路就找到了,我們的困境就難不倒我們了!

拋磚引玉,歡迎批評!

有獨到的見解請不吝賜教!

2018.1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