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畢加索 現代藝術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最受人們爭議的藝術家。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自畫像》

對他的爭議不僅僅來自於他一幅幅讓人傾倒的畫,有時更多的來源於他的親人對他褒貶不一的評價。熟悉畢加索的人都應該知道,他本人為自己的幾任妻子、情人和孩子們做過很多畫。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一個盲人的早餐》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雙手交叉的女人》

而今天所說的畢加索的“藍色時期”是在他早年窮困時期。

那時畢加索只有22歲,在寒冬來到巴黎,只好燒掉自己的畫作來取暖,看著自己的心血被熊熊大火吞噬的同時,也逐漸吞噬了這位大師的自信心,從小被稱作為繪畫天才的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走這條道路,並且開始懷疑自己的作品。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人生》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去世的女子頭像》

從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畫作,色調陰冷,人物都以簡單厚重的線條來勾勒,沉重憂鬱,同時畫中大量運用藍色。而在當時藍色是貧窮和世紀末的象徵。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兩姐妹》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喝苦艾酒的人》

雖說那個時期的作品充滿了抑鬱的色彩,但就是從那個時期起畢加索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每幅畫作都表達了繪畫者的內心,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的我們,每一筆每一畫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符號一般,真實的展現自己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