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颱風天

你好,這裡是

小田和她的男朋友

朵夫寫字的地方

認真生活,建設自己

傍晚,長沙下了一場大雨,讓我想起從前在故鄉見過的颱風天。

福州是沿海城市,我的老家長樂更是就在海邊,所以每年夏天,都會有好幾場颱風過境。

小時候,不懂害怕,只知道颱風天學校就放假,不用去上學,所以一到夏天,就期盼著颱風來。

每當天氣預報說颱風要來了,我們早上就滿懷期待地打開電視,看看屏幕右上角的颱風預警到幾級了,如果已經是橙色預警(還是藍色,我記不清了),就不用等學校通知,大家都不用去學校了。

如果預警還是最低級,那麼即使外面颳著風下著雨,也還是要去學校,那就不是那麼美妙了。

小孩子不知道颱風會讓多少人受災,讓多少農民蒙受損失,只希望可以在家看著玻璃外面下雨刮風就很開心了,所以每次總希望颱風來得大一些。

在福州遇上臺風,雖然不用去上課,但畢竟也只能呆在家裡,留下的歡樂記憶不那麼多。在長樂鄉下,關於颱風的記憶,就刻骨銘心多了。

鄉下的蓄水、排水系統不好,幾乎每次來大臺風,村裡都會被淹,所以我們必須前一天夜裡就把家裡一樓的東西轉移到二樓,像冰箱、洗衣機、燃氣瓶這些搬不到二樓的,就要用凳子墊高,嚴正以待颱風的到來。

颱風常常總是夜裡來,夜裡是睡不好的,大人要時不時下樓看看水淹進房子沒,小孩就躺在床上,聽風呼呼的刮在樹上,刮在房頂上,在乒乒乓乓的聲音中終於也睡著了。

在我的記憶中,伴隨著雨聲入睡的記憶極多,因為睡時總是懷著期待,所以到現在,我也仍然十分喜歡睡覺時聽到雨聲。

聽了一夜的暴風雨聲,第二天起床,家裡果然被淹了,小孩子們就一起歡歡喜喜地挽起褲腿,下水玩了。

一般的颱風,水只會漫到小腿肚,高一些的到膝蓋,極少數有漫到大腿,那樣的話,小孩就不準下水了。

大人一般不允許小孩下水攤的,但是小孩哪攔得住,只要能下水玩,絕不會錯過機會的。

村裡有的地方地勢高,有的地方低一些,所以如果颱風不夠大,雨水不夠多,地勢高的地方就淹不到水,家長可能覺得慶幸,但小孩子就要皺眉頭了:怎麼還不淹到我家!只能羨慕那些家裡被淹了的孩子,約著要去他們家看看。

下水了幹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可做,不過是感受一下在水裡走來走去的感覺,要不就是學大人一樣,到處走走,看有沒有什麼東西被衝到水裡了。

有的時候,水淹得很高,河裡的魚都被衝上來了,運氣好的話,還會衝到家裡來,那真就太好玩了。可是抓到魚也不敢吃,因為洪水畢竟太髒了。

更噁心的是,有時候下水道的水,也會從馬桶裡冒出來,房間裡就會充滿味道。

但是小孩子不管,家裡水不乾淨,那就幾個人約著一起去外面玩吧。因為地面不平,所以淹過水之後,看不清路,走路要更小心,有些地方需要大家手牽著手一起走。

但是到底玩了什麼呢?我記不清了,因為原來也就沒太多可玩的,不過是踢踢水,撿一根樹枝當柺杖,似乎也打過水槍。但是最重要的是,那種把腳浸在水裡的感覺,涼涼的,很舒服,那種大人害怕你感冒不允許你做的事,做了就是會覺得很開心。

關於颱風,還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就是漏雨,更小一些的時候,奶奶家住的土房是瓦片屋頂的,一刮颱風,瓦片就會被颳走一些,或者漏出一些縫隙,屋子裡就滴滴答答地開始漏雨。大人就要拿著鍋碗瓢盆,放在地上接雨,我那時候太小了,留下的記憶不多,但是從屋頂滴雨的那個畫面,一直記得。

很多年後,爺爺奶奶都過世了,那個土房子也沒人住了,但是我們每年仍要在他們的祭日回到那個土房子,給他們擺一些熱飯熱菜,點香、燒紙錢。所以一到颱風天,屋頂瓦片被刮跑了,還是要找人去修補。

長大一些,住進兩層的平樓了,但是家裡的天井不知道為什麼還是鋼板做的屋頂,所以下起了雨來的時候,還是吧嗒吧嗒地響,小孩聽著很喜歡。一到颱風天,還需要大人去用繩子固定,有一回還真聽說鄰居家的鋼板屋頂被颱風刮跑了,真是不知道後來是怎麼辦的。

颱風天對南方人最好的地方,還是帶來了涼意。颱風過境後一兩天,水也就退了,各家打掃好自己家衛生之後,就端著晚飯,擺在家門口吃,吹著涼涼的餘風,小孩子就在幾張飯桌間跑來跑去。

被抬到凳子上的冰箱、洗衣機,就暫時放在上面吧,反正夏天還很長,颱風還會來的。

小田和她的男朋友

認真生活,建設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