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人稱「佛體」,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

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水墨紙本,十七開冊,1932年弘一大師為其先父進士公百三十年冥壽而書,工正端嚴,一氣貫通,亦弘一大師生平得意之筆也。

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人稱“佛體”,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

弘一法師從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他有遠大的理想抱負,他年青有為,意氣風發,熱情地投身於文學藝術與政治之中,在文學藝術上,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篆刻、戲劇樣樣精通,並能把各種藝術融匯貫通,充分體現了他的藝術天分。

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人稱“佛體”,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

在政治上,他在留學日本期間,曾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後私涉康有為、梁啟超,曾刻印章:“南海康君是吾師。”可見其追求進步,積極向上的思想。在出家前這段時間裡,他的書法也體現了雄強剛勁、挺拔茂密、超逸放縱、精神奮發的特點來。

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人稱“佛體”,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

但其間,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較為惡劣,時代無法成就其抱負。再加上晚清至民國,佛學風靡一時,許多進步的知識分子和革新者常以佛學來鼓舞鬥志,對佛學推崇備至,認為“善學佛者未有不震動奮勇而雄強剛猛者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乃無量而非有限”“乃平等而非差別”,“乃自力而非他力”,在這種思潮下,他走進了佛門。

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人稱“佛體”,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

這是他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探尋一種和平、寧靜的理想社會,體現了自身的潔淨和存在的價值。他希望能以佛家思想教化臣民,淨化人們的靈魂,使社會能象佛寺一樣和平安寧,使人們的心靈能象出家人那樣的慈善。於是他於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出家之後,他決定拋棄所有的藝術,潛心研究律宗,但書法作為抄寫文字之用,且留下一技。

弘一法師《佛說阿彌陀經》,人稱“佛體”,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

生活環境和思想領域的改變,使他對書法的理解產生變化。此時的書法已不是作為一種藝術來追求,而是宣揚佛教的工具,但出家前的臨摹功夫暫且也沿襲了下來。之後經過13年之久,出家前所沿襲下來的書法風格漸漸拋棄,並在無意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書風,被人稱之為“佛體”。這一書風形成的過程雖不是刻意追求,但卻形成超凡脫俗、古今未有的自家風貌,真乃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