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去體驗疊石鄉的綠色「慢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久在樊籠中,

復得返自然。

當生活與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遠離城市喧囂,追求自然的“慢生活”逐漸成為一種新風尚。疊石,福鼎市綠色生態鄉鎮,近年來以“生態、文明、綠色”等標籤,成為市民休閒放鬆的“新寵兒”。不僅如此,生活在當地的群眾,也因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生活幸福指數得以大幅提升,過上富足的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青山遠黛,溪水潺潺……夏秋之交,漫步於庫口村的鄉間小路上,滿眼的綠意、清新的空氣無一不令人心曠神怡。

庫口村是疊石鄉美麗鄉村示範村。近年來,該村憑藉著秀麗的環境資源,融入運動休閒、健身路徑等元素,打造出了騎行驛站、矴步橋、天然蘆花公園等一系列休閒旅遊項目。一到夏天,這裡便成為乘涼、避暑的好地方,同時也成為了騎行、游泳愛好者們的勝地。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庫口村的發展也是疊石鄉的縮影。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建設宜居宜遊的綠色小鎮為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打好發展組合拳。如今,一個個美麗宜居的村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生態、綠色為基調的“慢生活”狀態逐漸彰顯。

這裡是綠色的“天堂”

“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簡直是綠色的‘天堂’,在福鼎很難找到這樣的地方了。”日前,在位於竹洋村的白茶驛站內,正在泡茶的謝先生興奮地向記者介紹道。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白茶驛站建立於2017年,是疊石當地的茶旅觀光點之一。站在驛站上可俯瞰南溪水庫,視野開闊,鳥語花香,這樣的環境也吸引了在市區某銀行供職的謝先生。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銀行的工作強度較大。為了調節壓力,每隔兩三天,我就會來這邊體驗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喝喝茶,看看風景,感受愜意生活。”謝先生微笑說道。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鄉村旅遊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將旅遊的腳步邁向鄉村,在依山傍水間感受鄉土人情的同時盡享慢生活,而清新、綠色的疊石便成了人們的選擇之一。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許德靈 攝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隋海鴻 攝

面對這種趨勢,如何突出生態文明,“接”住大家的需求?疊石審時度勢,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圍繞生態休閒產業帶動建設的總體思路,融入茶旅、文旅等旅遊業態,充分挖掘、開發一批當地旅遊資源,真正發揮鄉村優美環境、綠水青山、良好生態等稀缺資源優勢,將疊石生態旅遊白紙描繪成一幅藍圖。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隋海鴻 攝

同時,做好美麗鄉村經濟,通過發展全域旅遊,扶持發展花卉觀賞、果蔬採摘、森林人家等休閒產業,串聯美麗鄉村旅遊線路,發展星級農家樂,做強運動休閒旅遊產業鄉村,以進一步農旅、茶旅促脫貧、促致富。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許德靈 攝

蘇景園山莊便是縮影之一。該山莊坐落在蘇山村,距離城區40分鐘左右的車程,是一家集綠色餐飲、果蔬種植、生態養殖、休閒採摘於一體的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園。山莊經營者張劍波告訴記者,山莊的遊客基本上都是過慣了快節奏生活的都市人,來這裡都是為了放鬆身心,享受田園生活的愜意,其中不乏還有浙江的客人。此外,還有很多是以小團體形式來的,吃住都在山莊,愜意又自然。

據瞭解,山莊平均每天客流量可達七八十人,每年可盈利200多萬元,在發展的同時,通過僱工等方式帶動蘇山等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疊石人的“慢生活”

秋日午後,走在疊石集鎮上,幾名年輕的婦女正牽著自家孩子的手一邊走一邊聊著家常。不遠處是空曠的田徑場,籃球架、綠茵場、塑膠跑道、健身器材等一一進入眼簾。自田徑場建成之後,這裡便成為了鄉里人最常去的場所之一,每天早晚都可以看到許多村民來此鍛鍊的身影。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疊石是典型山區鄉鎮。近年來,隨著城鎮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居民流入福鼎城區及其他鄉鎮務工或居住。為了保障當地居民的幸福感,改善居住環境,疊石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生態宜居宜業,著力打造美麗鄉村,近年來鄉村面貌得以大幅提升。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疊石從各村實際出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宜居宜業、清新亮潔的美麗鄉村。持續開展“兩違”專項治理行動、改水改廁等工作,從河道清理、裸房整治、立面裝修、清除搭蓋等方面入手,美化亮化村容村貌。2017年,全鄉硬化道路8.6公里,架設192盞路燈,超額完成72戶的改廁任務,先後建成茭陽、疊石等6個村的生活汙水處理系統,並基本實現鄉域垃圾全轉運,大大提升環境質量。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疊石還十分注重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資修建居民田徑場、竹洋庫區移民文化公園等休閒場地,並組織開展“五四”閩浙邊界籃球賽、庫口—竹洋山地自行車爬坡賽、閩浙邊界古道徒步、“七月七”民族風情展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讓群眾在宜居的環境中享受政府福利。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隨著一個個惠民福利落地,鄉間廁所、飲水、鄉村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整體煥發出新的生機,村民們也由此過上了好日子。“自從文化公園在村裡落地,大家牌不打了,電視也不看了,一個個都去公園散步、跳舞、鍛鍊,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很多,也更有時間享受生活,別提有多高興了。”竹洋村村民陳上照提起這些變化喜上眉梢。

民生福祉成堅實保障

生活品質的提升需要一定基礎做保障。近年來,疊石鄉黨委政府立足疊石實際,聚焦補齊民生短板,大力做好產業、醫療、衛生扶貧等文章。而這些,恰恰為“慢生活”提供了基礎保障。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立足區位優勢,圍繞生態鄉村建設,引導特色農業發展。近些年,疊石在鞏固檳榔芋、茶葉、黃梔子、桶蜂、石蛙等傳統或特色種養植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重點扶持茶葉發展,引進烏牛早茶,增加農民收入。明確各村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同時,通過投資水電站、扶持一批合作社等方式,促進群眾增產增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該鄉還引進企業幫扶力量,在條件較成熟的村開展村企合作模式,多村多戶群眾參與作業,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許夢穎 攝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2017年,疊石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3110元,同比增長9.34%,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民生問題的改善也為群眾的“慢生活”構築了一道堅實的屏障。

投資33萬元建成疊石集鎮港灣式客運站,動工建設100個床位的疊石敬老院,復辦廟邊小學,新建休閒文化公園,建立高清廣播電視網……通過提升硬件設施增加群眾生活幸福感。同時,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措施保障,配合醫療救助、教育資助、技能培訓、扶貧搬遷、政策兜底等政策的疊加使用,有效推進精準扶貧的各項工作。2017年,全鄉共發放助學金12餘萬元,完成脫貧83戶290人。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文:陳敏 溫麗芬

圖片由疊石鄉政府提供

走,一起去体验叠石乡的绿色“慢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