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始计篇》

国学经典——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始计篇》

始计第一

孙子曰:兵者①,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

注释:

①兵者:军事,战争。

②“不可不察也”四句:地,处境、境地。道:途径、方法。察:考察、探究。《孙膑兵法·见威王》:“夫兵者,非士恒埶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王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故经①之以五事,校之以计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⑤,三曰地⑥,四曰将⑦,五曰法⑧。道者,令民与上同意⑨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⑾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⑿。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⒀。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

①经:度量,划分。

②校:比较。计:计算、谋划。

③索:寻找、探索。情:情况。

④道:本身有道义的意思,这里讲的是军事作战当中的思想政治基础。《孙膑兵法·月战》:“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殚”。

⑤天:本义指自然界,这里指自然生成的“天时”条件。

⑥地:地利。

⑦将:将领。《吴子·论将》:“凡战之要,必先战其将而察其才。”

⑧法:法律、制度,这里指军法。《尉缭子·制谈》:“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形乃明”。

⑨上:君主。同意:相同的意志。《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⑩畏危:惧怕危险。

⑾广狭:地形的开阔与狭窄。死生:军事战争中的死地与活地。《孙膑兵法·威王问》:“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

⑿智信仁勇严:智谋、威信、仁道、勇猛、严明。

⒀曲制:组织编制。官道:将帅兵吏的选用。主用:军队作战所需粮食等必需品。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①?将孰有能②?天地孰得③?法令孰行④?兵众孰强⑤?士卒孰练⑥?赏罚孰明⑦?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

①主孰有道:哪一方的君主有道义,深得民心。即《孙膑兵法·篡卒》:“其利在于信”。

②将孰有能:哪一方的将领有军事才能。《孙膑兵法·篡卒》:“其德在于道”。

③天地孰得:哪一方的天时地利条件好。

④法令孰行:哪一方的军事法规能贯彻实行。《孙膑兵法·篡卒》:“其勇在于制”。

⑤兵众孰强:哪一方的军事武器装备强大。

⑥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孙膑兵法·篡卒》:“兵之胜在于篡卒”。

⑦赏罚孰明:哪一方的军中赏罚机制严明。《孙膑兵法·威王问》:“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①;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②。

注释:

①留之:留用。

②去之:不用。

计利以听①,乃为之势②,以佐③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④。

①计利:有利的策略。以听:被采纳。

②为之势:制造声势。

③佐:作为辅助。

④因利而制权:依据有利于我方的条件顺应战场的多变态势,掌握主动权。因,依照、根据。《孙膑兵法·篡卒》:“其巧在于势”。

兵者,诡道①也。故能而示之不能②,用而示之不用③,近而示之远④,远而示之近⑤。利而诱之⑥,乱而取之⑦,实而备之⑧,强而避之⑨,怒而挠之⑩,卑而骄之⑾,佚而劳之⑿,亲而离之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注释:

①诡:欺诈。道:原则。

②能而示之不能:意为能进攻却佯装不能进攻。

③用而示之不用:打算出兵却佯装无进攻意图。

④近而示之远:欲向近处进攻而假意向远方进攻。

⑤远而示之近:欲向远处进攻而假意向近处进攻。

⑥利而诱之:以利诱惑敌人。

⑦乱而取之:敌军混乱就趁机攻取。

⑧实而备之:敌人实力强大就做好防备。

⑨强而避之:敌军气势强大就避其锋芒。

⑩怒而挠之:敌人易怒就想办法激怒他。

⑾卑而骄之:敌人谦卑就想办法使他骄傲自大。

⑿佚而劳之:敌人精力充沛就想办法使其疲惫不堪。

⒀亲而离之:敌人团结亲睦就想办法离间他们。

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敌人毫无戒备的军事方面,给其出乎意料的打击。

夫未战而庙算①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②!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③。

注释:

①庙算:庙,为君主祭祀之地。算,原为“筹”,一种计算工具。这里指战事前对敌我双方的条件进行透彻分析,而后制作详细战略筹划。

②“多算胜”三句:指作战前战略谋划的重要性。况:何况。

③见:预见。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观察、探究的。

因此,必须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的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高低,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仁爱,勇敢果断,治军严明。

法,指组织编制,责权划分,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的调配等。

对于这五个方面,将帅没有不知道的。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哪一方的君主贤明有道,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优势,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战斗力更强,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制造一种势态,作为辅佐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

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

因此作战要做到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假装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实力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使其发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离间他们,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他人。

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就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那就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

战前经过严密分析比较,就有大的胜算,反之则胜算较少,更别提战前没有进行分析比较的了。仅根据庙算的结果,不用实战,胜负就显而易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