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在成都,有一群人,他們晝伏夜出,騎著代步車,等待著客人的訂單,然後帶上白手套,平穩的掌著方向盤,護送客人和客人的車抵達溫暖的終點,如此週而復始。他們就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代駕師傅。

成都的這個天兒也是越來越冷了,前兩天都飄雪了,就連地表氣溫都達到了零下,我們上班族都開始賴床了,那這些在夜間工作為我們夜生活帶來方便的代駕師傅,他們的一晚,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因此,媒食記找到了四位的代駕師傅,與他們一起穿梭於午夜的成都,感受他們與眾不同的“夜生活”,探尋那些隱匿的深夜食堂,傾聽在黑夜裡飄蕩的酸甜苦辣,併為他們送上寒冷冬夜裡的一絲溫暖。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

幸好,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一碗麵,淋上不同澆頭,拌入各種佐料,驅走深夜的孤獨和疲憊;一鍋紅油,放入各式食材,灑上麻油辣椒,圈起一群同伴的心曲和衷腸。這些通宵經營的餐飲人和代駕師傅也成了最熟悉的人,彼此照應,相互支持,共同送走漫漫的未眠之夜。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凌晨的火鍋串串,江湖兒女的不散之筵

7:00pm 郫都區 實時氣溫:7℃

緊鄰中海國際購物公園的是一個美食廣場,夜幕降臨,人頭攢動。熊文燕和老公胡貴軍騎著代步車到了麥當勞門口。一眼望去,兩人戴著安全頭盔,裹著厚厚的外套,外面又套了一個印有公司商標的馬甲,背上是一個印著“代駕”字樣的揹包,因為包裹得嚴實,只能看到兩人的眉眼。熊文燕說:“我們家住在這附近,所以每天(代駕)接單都是從這裡開始。”

成都的代駕師傅多,但女代駕師傅卻是少見了。82年的熊文燕,曾經在中石化上班,代駕做了兩年多,“這樣(做代駕)能顧家,錢雖不是很多,但是對於我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來說就夠了嘛”。

熊文燕的老公胡貴軍,一年前經營著自家的茶房,生意不好做,便索性跑起了代駕。駕齡二十多年的胡貴軍開車穩,接單也快,每晚能比熊文燕多接個一兩單。在廣場等待了一小時左右,胡貴軍接到了一單。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9:20pm

金牛區迎賓大道 實時氣溫 5℃ 小雨

胡貴軍接單後不久,熊文燕也接上了單,與她再次會合是在迎賓大道口,這時天空飄起了小雨。“你以前都是騎車出來工作嗎?”“以前沒有代步車,一般接的都是離我近的單子,全靠自己走過去。有一次接了個單在郊外,當時送完客人我只能自己走回去,晚上也是這樣下著雨,荒無人煙的,我都快急哭了。”熊文燕略帶心酸地說道。

夜晚的工作比白天更消耗熱量,特別是在冬夜,熊文燕和胡貴軍自然也有抵禦寒冷的方式,兩人常在收工後去吃夜宵。

東門九眼橋的絲管路口麵館,海椒市路口的海味面,猛追灣小酒吧路口的家常面,西門清溪西路的老銀滷肉面,一品天下大街希恩酒店對面的百信抄手,南門大世界的華新煎蛋面,錦繡路的武勝豬肝麵......這些在兩人心裡可算是他們的“深夜食堂”了。

吃完一碗麵,聊聊一晚跑的單,再一起回家,就這樣相互扶持,撐起兩個孩子的家。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我又接到一單,到郫縣電信大廈,先走了。”熊文燕一邊走著,一邊在雨中朝我說,“你們今晚來得剛好,我們幾個師兄正要聚餐吃串串兒,待會兒跑完單和你聯繫,一起過去。”

0:20am 犀浦 實時氣溫 3℃

再和熊文燕聯繫是在後半夜了,胡貴軍還在成都市區跑單,無法準時趕來串串聚會。犀浦街道在冬夜裡顯得十分冷清,在凌晨營業的店,特別是在這樣的天氣下還在營業的少之又少,“這家老銅鍋串串我們經常來,一來二去和老闆熟了,他會專門為我們留一桌。”

“來來來,熊姐,就等你了,這麼冷,快喝杯熱的。”同事熱情地招呼著。“你們也辛苦了,來一起喝杯熱的,燙點串兒。”幾個代駕師傅很是熱情地招呼我們。熊文燕說,大家關係都比較好,半個月一個月總要聚一下,吃點火鍋串串兒,而且大家都住在一個方向,吃完可以一起打車回家。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一群人中,一張面龐很是顯眼,白皙的皮膚,看起來很年輕,可這姑娘駕齡竟比三十多歲的熊文燕還長一年,現在成功晉級為寶媽,晚上跑代駕,白天照看孩子。

和熊文燕他們道別是在兩點,胡貴軍還在成都市區正準備往回趕,熊文燕一群人仍在興頭,或互訴衷腸或嬉笑打鬧,他們看似平凡的職業,在這黑夜似乎顯得尤為重要。熊文燕接單途中經過了一段正在打圍建設的道路,和所有城市建設者一樣,他們也同樣是其中的一員,為大家的安全一直拼搏在路上。

他們的夜晚清冷孤寂 | 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

一個位置一杯熱飲 | 溫暖著他們的回家路

在採訪完成都眾多代駕師傅中的幾位後,我們將推出公益“冬夜暖心計劃”,為代駕師傅尋找免費休息場所。

代駕師傅的夜晚清冷孤寂,但深夜的食物更懂人心(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