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凜冬將至,今年 「氣荒」還會出現嗎?

观点|凛冬将至,今年 “气荒”还会出现吗?

【無所不能 文|瀚海】國慶前後,各地氣溫逐漸轉冷,河北、內蒙更是早早的迎來了2018年冬季的初雪。10月中旬,東北、新疆等地區將進入採暖季,再過一個月,華北地區也將進入傳統的採暖季,居民採暖天然氣需求將快速增加。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LNG(液化天然氣)價格10月8日達到4613元/噸,超過2017年底“氣荒”時的高點。

國內天然氣消費還在高位增長,2018年1-8月,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總計1804億方,同比增長18.2%,呈現典型的“淡季旺銷”態勢。在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持續快速推進下,今冬明春天然氣供銷形勢較去冬今春將更加嚴峻,“氣荒”還是有可能再現。但得益於各方面的準備,即使有供應緊張,也會相應平緩。

管道氣和LNG增量有限,供應依然緊張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佈的快報數據,2018年8月,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32億方,同比增加21.6%,增幅創2018年月度增幅新高。

對比2017年和2018年曆月天然氣消費情況,可以看出: 2018年1-3月份,在國家及地方政府強力干預下,供氣企業竭盡全力增產增供,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出現了天然氣消費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現象。

受到天然氣供應企業淡季適度壓減工業用氣、增加儲氣庫注氣量、提前開展油氣田檢維修工作等影響,2018年4-8月,天然氣消費增速低於去年同期。從目前數據預計2018年全年,天然氣消費增速至少在17%以上,需求異常強勁。

從供應端看,今年1-8月,供應相對穩定可靠、成本較低的國產天然氣增速僅不到6%,國內天然氣需求增加主要靠進口管道氣和LNG來滿足,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快速升至44%。

進口天然氣和LNG的增長空間以及逐漸高漲的成本,標明天然氣供應增加量有限。除今年2月新投用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之外,去冬今春北方地區LNG接收站已基本在滿負荷運轉,今冬明春寄希望於通過增加北方地區LNG接收站的LNG進口量來大幅增加天然氣供應不很現實。

一方面是需求持續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是短期內有限的供應增量,意味著今冬明春期間的天然氣供應形勢不容樂觀,預計更加嚴峻。

天然氣供應緊張形勢在近期已初現倪端,北方液化廠的原料氣在近期曾被大範圍停供,部分地區在傳統的天然氣需求淡季被限供,供氣企業將部分供氣指標放到交易中心公開拍賣並拍出了“出人意料”的價格,LNG液態市場價格更是蠢蠢欲動。

平衡供需四板斧,氣荒不會大規模出現

此前“氣荒”引起了重視,針對今冬明春嚴峻的天然氣供應形勢,國家發改委、地方政府以及供氣企業早就開始應對準備。

首先是全力增產增供,且增量向北方重點保供地區傾斜。作為天然氣保供攻堅戰的“急先鋒”,三大油公司在今年初就簽署了2018年及2018-2019年冬季天然氣增產增供責任書,不僅明確了天然氣增產增供任務,而且還承諾將增量天然氣最大限度的供應至京津冀周邊“2+26”重點城市。

其次是實施“南氣北上”,最大限度向北方增供天然氣同時實行天然氣長輸管道互聯互通,據公開報道,相關互聯互通工程能夠向華北地區增加天然氣供應約6000萬方/日,其中有3000萬方/日天然氣來自南方的LNG接收站。

第三是“以氣定改”,有序推進北方地區“煤改氣”工作。去冬今春期間,個別地區盲目快速推動“煤改氣”,出現了改造後的燃氣鍋爐無氣可用、群眾無法取暖的現象,為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國家發改委在今年初多次要求“煤改氣”工作務必要按照“以氣定改,先立後破”的原則推進。2018年8月7日,環保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其中明確京津冀周邊“2+26”城市需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的散煤替代和鍋爐綜合整治的具體任務,這些具體任務的背後是供氣企業與下游用戶簽署的供氣合同。

最後是需求側管理,依據天然氣應急預案合理有序壓減非民生用戶天然氣供應。在國內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政府和供氣企業不得不通過加強天然氣需求側管理來平衡供需。

自今年初以來,國家發改委要求供氣企業和地方政府不斷完善天然氣應急保供預案,科學合理確定非民生用戶的減停供順序,通過優先保障民生用戶用氣、精準壓減工業用戶用氣盡量減少天然氣短缺對社會的影響。

“氣荒”是天然氣市場發展原動力

氣荒本質上是供應緊張,以及供需銜接不順,並不全是氣不夠用。

目前中國天然氣供應量,滿足民生用戶和不可中斷用戶的需求綽綽有餘,做好需求側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化解時段性、區域性天然氣供需矛盾,亦不會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

中國北方地區天然氣需求量冬夏季峰谷差高達10倍以上,在國內天然氣調峰設施能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不可避免會出現時段性、區域性的天然氣供應緊張,正如中國春運期間火車票總是一票難求一樣。

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天然氣供需矛盾始終伴隨著天然氣市場的發展,並且是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原始動力。中國當前的天然氣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市場化體制機制有待形成,非市場因素往往過度誇大,市場需求經常在短期內大幅波動,而新增天然氣供應能力形成一般至少需要3年時間,供應與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就會時有發生。

綜上所述,得益於各級政府和供氣企業的未雨綢繆,加之我們對“氣荒”的正確解讀和天然氣供銷產業鏈各環節的同心協力,今冬明春天然氣供銷安全平穩有序可期。

【本文作者 | 瀚海,就職於國內一家LNG貿易企業,擁有十多年LNG行業工作經驗】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