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减税,您说中国怎么办?

1.美国减税怎么做?效果如何?

去年年底,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30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减税法案。一方面对个人税制进行了简化,将边际税率从70%降至28%;另一方面大幅降低企业税,将税率35%降至21%,政策没有做期限限制,而这4成降幅的所得税则会转化为企业净利润,让企业获益。

美国减税,您说中国怎么办?

再就是对海外企业留存利润实行一次性征税,税率为15.5%和8%,这为美国境外滞留利润平稳回归本土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推行“属地制”征税原则,未来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将只需在利润产生的国家交税,而无须再向美国政府交税。

除了以上减税政策,启动春季议程,提出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减少过度管制:一是明确减轻对中小企业的管制;二是重点减轻过时、过度的监管,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监管环境;三是将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成本,并缩短审批周期。

在如此的减税力度下,好处不言而喻。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企业已经创造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其失业率在2018年4月降至3.9%,创近20年来新低。多家企业因减税而受益,纷纷宣布加薪、增加奖金等福利开支,惠及550万美国人,工资收入水平上升。也因此,更多人将这些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住房,美国房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房价连续 22 个月只升不降,每年升幅在 6% 以上。据称美国减税计划可为美房产市场注入近400亿美元。

美国减税,您说中国怎么办?

2.我国企业面临的税务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超级大国的税收发生重大变动,一定会引起逐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从而对其他经济体构成实质性影响。

早在2015年12月,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6-2017年去产能和去库存基本完成,2018年去杠杆行至中盘、步入稳杠杆,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降成本和补短板,从以前的做减法“三去”转向做加法“一降一补”,这将是未来提升企业和民众信心、决定改革诚意的关键举措,也关系能否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改革成败。为企业减税减负刻不容缓。

考虑中国社会保障的低层次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中国宏观税负偏高,大量财政收入用于供养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和建设性支出。从财政支出结构看,我国医疗、社保与就业等支出占比近年来上升,但仍远低于美国,教育支出占比与美国持平,大量财政支出用于财政供养人员及基建。

将中美企业税负对比,我国企业面临的高成本包括“综合税费成本”过高,以及行业垄断、服务业开放不足导致的基础性成本过高,高于美国。以前环境、资源、土地(招商引资无偿划拨)和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弥补部分企业高税负成本,但随着环境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降低企业税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

据资料统计:

(1)我国企业总税率(占利润的百分比)为67.3%,在世界处于较高水平,为美国的1.7倍。

(2)社会保险(五险一金)的企业缴费率为43%,高于美国的13.65%。

(3)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仍保留较多,我国非税收入占比16.4%,美国联邦不足5%。

(4)行政性灰色寻租成本、审批程序冗长、开办企业时间长等办事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了营商环境的成本。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78/190,企业开办时间为22.9天,为美国5.6天的四倍。

美国减税,您说中国怎么办?

3.除了现在的税制改革,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有人说,2018年是“全球税改年”,中国在深化税制改革上也做了很多努力。

(1)增值税:自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统一为500万元两档增值税税率下调,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

(2)个税: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首次引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3)企业所得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减半征税政策)。

但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加大力度减税、清费、降低社保缴费率,以国资充实社保,降低宏观税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带动消费和民间投资。降低宏观税负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根本的仍是全面推动改革开放,营造低成本的营商环境,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事权和支出责任,精兵简政,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1)减税与税改相结合,从政策式、碎片化减税转向改革式减税,税制从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转型。

(2)继续清理费用,压缩全国性及广东、广西、上海、新疆、甘肃等行政性收费项目较多省份的非税收入。

(3)降低社保缴费比率,建议养老保险从当前19%下调为10%,医疗保险从8%下调至5%。

(4)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梳理政府职能,压缩事权和支出责任,精兵简政。改善财政支出效率,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解决医疗、住房、养老和教育等问题,促进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5)全面推动改革开放,推动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业开放,强化竞争,降低基础性成本。

(6)优化地方政府考核体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7)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降低相关地价、房租等成本。

一边是政府需加大减税力度,一边是企业应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筹划。为发展区域经济,江西、天津、江苏、上海等地都有着不同的税收优惠,对地方留存可以给70%-80%的奖励扶持

来源:李炜光《美国减税的启示》、任泽平《中美税负和基础性成本比较》、税收优惠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